中秋將至「4200元天價月餅」消失?陸官媒:糾治「四風」有成
大陸官媒指,近年天價月餅情況已經難覓蹤影。圖爲山西太原1家老字號月餅店。(新華社資料照)
又一年中秋節即將到來,節令食品月餅也進入銷售旺季。如今無論線上平臺或線下商超,價格動輒千元人民幣(約新臺幣4,200元)起跳的豪華天價月餅,已經難覓蹤影。
據上觀新聞署名文章指,天價月餅消失是好事。因爲日前大陸中央紀委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從嚴糾治「四風」,明確「要緊盯節日期間易發多發問題,堅決糾治違規收送月餅、蟹卡蟹券、菸酒茶等禮品和禮金」等問題。從狠剎「舌尖上的浪費」到每逢假日強化監督約束,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貫徹落實,優良黨風正帶動社風民風不斷向上向善。
該文評論,天價月餅消失的直接原因就是「不好吃」。經過千百年傳承發展,中秋時節吃月餅成了民俗傳統,作爲節令食品的月餅,也形成了不同類別和相對固定的工藝和風味。然而曾幾何時,各種稀奇古怪的餡料紛紛被塞入月餅,「魚翅、鮑魚、燕窩、松露等材質價格昂貴卻未必適合,不求好吃,但求顯貴。」
文章直指,「天價月餅」本來就不是用來吃的。這些月餅之所以誕生,很大程度是送禮之用,發展到後來更偏門成公款消費和「雅賄」的重要道具,因此價格愈高,愈顯得有「誠意」,「包裝一定要奢華隆重,用料一定要昂貴珍稀,以價格區別於市場上普通食品。」
文章點出,爲了讓這些「雅賄」增加「實用價值」,這些天價月餅往往還會附上名酒好茶,甚至代金券、黃金飾品等各種其它商品。「至於好不好吃,完全不重要。事實上,許多收受者壓根不會吃這些月餅」,文章形容,「天價月餅」成了現代版的「買櫝還珠」。
文章提到,因爲是畸形需求的產物,大陸官方對天價月餅的打擊從未斷過。從強制爲月餅外包裝「瘦身」,到規範月餅禮盒內容物,一項項具體規範標準公佈以遏制天價月餅。
依照時序回顧,2012年大陸中央政府提出「八項規定」後,大力整治「四風」,嚴管天價月餅的「需求端」,對天價月餅「釜底抽薪」;2013年中秋節前夕,公款購買月餅的禁令發出;此後每一年,公款送月餅等「四風」問題的查處和通報曝光力度不斷加大;2023年,爲防止「四風」問題不斷花樣翻新,相關部門要求對隱藏在高檔酒、「天價茶」、「天價煙」、高價月餅等背後的享樂奢靡問題。
2024年的1份報告顯示,月餅過度包裝的問題得到遏制,500元人民幣(約新臺幣2,140元)以上的月餅禮盒已基本退出常規市場。但今年節前,大陸的中紀委再次強調「要緊盯節日期間易發多發問題,堅決糾治違規收送月餅、蟹卡蟹券、菸酒茶等禮品和禮金」等問題,文章最後稱,樂見天價月餅這樣違反「八項規定」精神、違反市場規律的商品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