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示範片水稻畝產突破800公斤

記者8月10日從市農技總站獲悉,連日來,市農業農村委組織有關專家在永川、梁平分別對“部級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項目的中稻萬畝示範片、重慶市“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市縣鄉三級示範片建設”項目中稻-再生稻超高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示範片,進行實地測產。結果顯示,永川、梁平水稻高產創建畝均產量分別達到842.44公斤、830.9公斤,雙雙突破800公斤,示範效果顯著。

“此前,我們在科研試驗田以及個別條件較好的田塊,水稻畝產也能達到800公斤以上。但這次是在百畝片及萬畝示範片核心區,多個點位達到800公斤以上,很有示範意義。這說明我們的高產技術經過多年集成,已經可以進行大範圍推廣。”市農技總站糧油科科長方立魁說。

據介紹,在永川、梁平的水稻示範片,目前均採用豐產穩產性好的秈粳雜交稻品種“甬優4949”,搭配適時早播、機插機拋穩穴增密、按照品種特徵科學施肥、一噴多促等核心技術。

按照測產方法要求,專家組在永川萬畝示範片核心區選取3個片區共9塊田進行實測,在梁平百畝示範片選取3塊田實測。

“可以說,在這兩個示範片,均嚴格落實了四良(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融合。”方立魁介紹說,農田能排能灌、地力好是高產措施落實的基礎,配合高產品種以及高效農機移栽,每畝基本苗更足,爲增穗增產奠定了基礎。同時,嚴格田間管理,重施底肥、夠苗曬田、看苗追肥,配合“一噴多促”技術的集成應用也可以保證穗大粒多。

方立魁介紹,去年這兩個區縣水稻單產水平均爲500餘公斤,示範片增產效果顯著,下一步將在周邊區域逐步推廣,助力全市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慄園園)

閱讀延伸>>>

全市980萬餘畝水稻陸續開鐮

8月8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我市中低海拔地區水稻迎來收割期,980萬餘畝水稻陸續開鐮。與往年相比,今年全市水稻開鐮推遲了10天左右,預計大部分將於8月底收割完畢。

連日來,爲搶抓晴好天氣收割水稻,銅梁從河南、河北、江蘇、安徽等地引進了1000餘臺大型聯合收割機,爲農戶提供機收服務;在榮昌,也有不少來自江蘇、安徽等地的收割機開進稻田,進行機收作業。

記者在多個區縣發現,除了外地機手跨區作業外,本地農機合作社也四處“搶單”。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爲推動水稻的機械化收割,他們安排了1萬多臺(套)聯合收割機,並鼓勵1200多家農機專業合作社提供機收社會化服務。以巴南爲例,230多名持證農機手已提前接受培訓,保障全區的機收有序推進。

大規模的機械化收割不僅省時省力,還能爲種糧戶節省開支。

在墊江、忠縣等地,今年水稻機械收割率預計達到90%以上。忠縣花橋鎮餘家廟家庭農場負責人劉志勇說,3臺收割機同時作業,一天可以收割75畝左右,又快又好。墊江縣長龍鎮長久村水稻種植戶劉本晏告訴記者,如果是人工收割,每畝要投入500元左右,而機收只需120元,性價比高。(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趙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