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將重點治理小升初“奧數考試”、初升高“跨區域、超計劃”招生
2月19日,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在市教委召開。會議提出,今年重慶將通過提高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進一步擴大普通高中、重點治理小升初、初升高招生等讓基礎教育更優質公平,同時,將推進中心城區教育“大綜合一體化改革”,實施“人工智能+教育”計劃,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2024年新增基礎教育學位7.5萬個
會議指出,2024年,全市教育系統擔當作爲、加力奮進,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教育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可及。建立“人口+學位”供給機制,新增基礎教育學位7.5萬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4.6%、全國第6。深入推進“教共體”改革,學區制、集團化辦學覆蓋率超80%,優質高中資源覆蓋率達75%,建成國家級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1個。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居全國第一方陣,留渝就業人數同比增加。
職業教育持續強化改革驅動。聯合園區、企業、高校組建14個“市域產教聯合體”。教育強市“區縣行”服務3247家企業,解決技術問題3000餘條。強化產教聯動,對接打造“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調整優化專業,專業與產業匹配度提升至88%,爲全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製造業提供70%以上新增勞動力。
高校在強國強市建設中擔當作爲。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授權點通過率全國第1,新增ESI世界學科排名前1%學科11個。
爲200萬中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測評
“2025年,全市教育系統要按照教育強市建設‘158N’體系架構,紮實推動落實教育現代化‘八項行動’,力爭交出一份高分報表。”針對2025年教育工作,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宴兵在會上表示,今年將緊扣目標任務,聚焦關鍵重點,爲打造“六區一高地”、建設現代化新重慶貢獻教育力量。
當前正值開學階段,劉宴兵強調,要守牢校園安全防線,大力推進“莎姐守未”、學生防溺水等專項行動,推進“逐光成長”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工程,爲200萬中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測評。系統實施學生身心健康、體育鍛煉增時、校園足球提質、美育全面浸潤和青少年讀書等專項行動。要嚴格執行課程教學計劃,確保學生每天綜合體育鍛鍊時間不少於2小時。
實施“紅巖思政”育人品牌建設工程,新建大中小思政共同體15個,打造研學精品路線100條,新建市級“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30個,擇優資助思政課教師145人,推動全市小學思政課專職教師配備率達到70%,中學思政課專職教師配備率達到100%。
推進中心城區教育“大綜合一體化改革”
基礎教育方面,將實施公平優質行動。建立健全縣域學齡人口變化監測預警和報告機制,實施學位動態調整、餘缺調配。提高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進一步擴大普通高中,辦好綜合高中,推動每個區縣辦好1所特殊教育學校。推進中心城區教育“大綜合一體化改革”,全市“教共體”覆蓋率達到85%。
實施規範管理深化年行動,以治理小升初“奧數考試招生”、初升高“跨區域、超計劃”招生爲重點,持續開展“陽光招生”行動,有效緩解“家長卷”“學生苦”“教師累”。
實施數字賦能牽引行動。創新數字賦能大規模因材施教的有效路徑,實施“人工智能+教育”計劃,推進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整省試點,建設“人工智能+教育”特色區縣3個、特色學校50所。探索數字時代教育惠民新模式,加快“惠學生”“數智強師”等重大應用建設,實現“入園入學”“培訓機構監管”“智慧招考”等5個“一件事”從點上突破向面上成勢,推動教育系統數字化改革全面融入數字重慶建設全局。
實施職業教育本科促進計劃
高等教育方面,堅持創新賦能,實施突破躍升行動。推進一流學科登峰、一流專業建設計劃,培育具有爭創“雙一流”潛力的優勢學科,引領帶動全市高等教育質量水平提升。構建高質量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推動高校畢業生留渝人數不低於20萬人。深入實施“教育強市區縣行、企業行”,設立“助力區縣產業”專項,支持高校科研人員揭榜掛帥,加快實現原始創新突破,爭取解決“卡脖子”問題。
職業教育堅持產教融合,實施提質領跑行動。實施職業教育本科促進計劃。優化中職學校佈局,整合一批“空、小、散、弱”學校。聚焦“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分層分類組建、實體化運行市域產教聯合體15個,力爭入選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1個。組建5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培育1個國家級產教融合體。加強優質中職學校與高等職業學校銜接培養,培養更多大國工匠、能工巧匠。
此外,還將實施“留學重慶”行動計劃,新增高質量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3個,舉辦重慶師範大學重慶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開展聯合人才培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合作,支持高校完善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推進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建設,新增2個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實驗區,以教育之強夯實現代化新重慶建設之基。
上游新聞記者 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