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付炳鋒:合資車企大浪淘沙,難擋頭部品牌良好發展態勢

“中國市場到底還需不需要合資品牌?”這是隨着合資品牌在國內市場份額不斷下滑後,業內一直熱議的關鍵問題。

近日,在2025中汽協會夏季媒體溝通會上,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向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合資企業在華經歷大浪淘沙,但頭部企業仍能保持良好發展。因爲這些頭部企業的中國戰略轉變也非常快,從今年上海車展來看,跨國公司把新產品、新技術都帶到了中國,而且在加快研發本土化的佈局。

近年來,隨着自主品牌的不斷崛起,合資品牌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合資品牌市佔率仍超60%,但此後便一路下滑,到了2024年,該數據跌至31.5%,今年前4個月,合資品牌市佔率進一步微跌至31.3%。

在中國市場大踏步向新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合資品牌也顯得有些“水土不服”,主流合資品牌的新能源滲透率甚至不到10%。

合資企業的快速衰退也引起了全球熱議。今年五月中旬,在倫敦舉行的FT汽車未來峰會上,Stellantis核心高管畢高誠(Maxime Picat)表示,他對外國車企在中國市場份額的流失程度感到“震驚”。他還警告稱,儘管豐田、大衆等品牌仍在中型燃油車市場維持高銷量,但他認爲外資車企在這一“最後據點”的優勢“不會長久”,跨國車企想在中國保住地位相當困難。

但在付炳鋒看來,雖然合資品牌市佔率下滑至31.5%,但是一年在中國市場的總體量依舊接近千萬輛,通用、大衆、奔馳、寶馬等頭部合資企業在中國的戰略非常明確,正在充分發揮中國“快”的競爭優勢,向“中國創新,反哺全球”轉變。所以中國市場將來還是一個開放的、中國品牌和世界品牌共同成長然後共同走向國際的一個大舞臺。在這樣的格局下,關稅貿易戰抵擋不住汽車行業變革的潮流,以及汽車行業國際化形勢的進一步發展。

銷量數據顯示,在近半年(2024年11月~2025年4月)時間內,中國市場品牌銷量前三中,比亞迪位列第一,合資頭部品牌大衆和豐田分別位列第二、第三,另外,本田位列第七,奧迪、寶馬、奔馳、日產分別佔據了第11至第14的位置。

除此之外,在此次媒體溝通會上,中汽協方面也正式宣佈,“2025中國汽車論壇”將於7月10日~12日在上海嘉定召開。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2025中國汽車論壇”以“提質向新,智贏未來”爲主題,設置了可持續發展、市場消費、產業戰略、動力電池、智慧出行、汽車人才、全球化、“一帶一路”汽車出海生態、充換電、汽車測試和醇氫科技等一系列主題論壇。另外,閉門峰會、全球汽車技術發展領袖峰會、品牌向上論壇等板塊作爲中國汽車論壇獨有特色,將傳承並繼續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