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出海進入技術賦能新階段 阿里雲以戰略級投入支持中國企業全球化
中國企業全球化掀起新一輪浪潮,中國企業出海從早期的製造能力輸出,升級爲技術、生態、合規能力的綜合躍遷,雲計算與AI正成爲破局核心驅動力。
5月22日,在2025阿里雲中企出海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吳泳銘表示,阿里雲將以戰略級投入,加速打造全球雲計算一張網,加速AI產品國際化,增強出海諮詢、技術和服務團隊建設,爲中國企業出海鋪路搭橋。
吳泳銘還表示,未來三年,阿里巴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人民幣,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
阿里雲智能集團首席技術官、通義實驗室負責人周靖人在大會上分享道,阿里雲通過全球全棧技術(IaaS、PaaS、MaaS),從算力部署、合規安全、數據處理、AI應用等層面,幫助中企降低出海技術門檻,提升業務拓展效率,應對海外市場的技術與合規挑戰,助力企業在全球市場實現數字化增長。
技術平權下的綜合能力博弈
在大會上,美的集團、廣汽集團、東方航空以及新興科技力量代表愛詩科技等企業分享中企出海的新變化與新趨勢。多家企業代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均認爲,中企出海已從製造能力輸出升級爲技術與生態的綜合競爭,其中AI技術創新是核心競爭力。中國企業在相關領域已具備全球對標能力,而生態協同與混合雲架構則能幫助企業聚焦主業、平衡合規與效率,實現從“走出去”到“紮下根”的全球化躍遷。
“我們不是以全球巨頭身份出海,而是在出海過程中成長爲全球企業,這要求我們必須依託生態能力快速構建全球化基礎設施。”廣汽集團基礎架構負責人王麒鈞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以廣汽集團爲例,廣汽集團出海之初,主要面臨三大挑戰:基礎設施、生態服務和智能化產品力。當前,廣汽集團採取阿里雲規劃的“區域中心+國家站”混合架構,解決了合規難題,海外車聯網系統已在阿里雲上建設完成。
阿里雲智能集團副總裁、公共雲事業部首席架構師韓鴻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天中企出海與改革開放初期外企入華最大的不同,在於技術落差的消失,”他表示,過往跨國企業憑藉代際技術優勢進入中國,而如今中國企業在雲計算、AI等領域已與全球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線。
這種能力躍遷體現在技術與生態的雙重協同。韓鴻源表示,在全球佈局方面,阿里雲起步較早,在中企出海浪潮興起之前,阿里雲就已制定了全球化規劃並進行了大量投入,“我們期望這些成果能更好地服務於數字生活領域。”
據瞭解,阿里雲已經服務25萬中國企業出海,覆蓋了各行各業,如本站、米哈遊、傳音、小米、匯量科技、小鵬汽車、北汽福田、美的集團、三一重工、東方航空、廣汽集團、芒果TV、固德威等。
技術創新與AI應用成出海核心競爭力
中企出海已進入生態協同、技術賦能、全球合規的新階段,雲計算與AI正成爲破局核心驅動力。
以AIGC視覺多模態算法開發公司愛詩科技爲例,愛詩科技是一家AI視頻生成技術研發與應用的公司,該公司旗下AI視頻生成平臺PixVerse的全球用戶量已超過6000萬,近期更新的V4.5版本受到全球追捧,一度衝上美國iOS應用商店總榜第四。
“AI視頻行業自2024年OpenAI發佈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Sora後進入爆發期,Diffusion+Transformer架構推動巨頭紛紛入場,儘管海外有Runway、Pika等先行者,但中國團隊憑藉過去十年在視頻產品與技術上的積累,已在模型能力與用戶規模上實現突破。”愛詩科技聯合創始人謝旭璋表示。例如,愛詩科技從2024年初上線至今,PixVerse模型的版本已更新6次,在未上線國內市場時,已在多國應用商店霸榜,該模型目前在5—10秒時間可生成一個5秒鏡頭。
謝旭璋認爲,這一優勢源於中國在視頻技術領域的長期沉澱。“過去十年,全球最頂尖的視頻產品多由華人團隊打造,從技術儲備到人才積累,中國企業並不遜色於海外,當AI與視頻結合的風口到來時,中國團隊的技術轉化效率顯著提升。”謝旭璋透露,愛詩科技依託阿里雲的全球化算力調度與合規能力,實現“訓練在國內、服務在海外”的高效協同。
無論是廣汽集團還是愛詩科技,都強調了AI在企業出海中的關鍵作用。廣汽用AI解決車聯網多語言問題,愛詩科技通過AI視頻生成實現全球6000萬用戶增長。在這些企業的出海過程中,阿里雲將AI作爲“破局工具”,助力企業跨越障礙。愛詩科技稱,正在基於阿里雲大數據技術和智算算力進行數據處理和模型訓練,旗下產品PixVerse正加速全球化佈局。
吳泳銘在此次大會上表示,阿里雲將加速模型出海,加速AI產品國際化。在增加海外AI基礎設施佈局的同時,加速部署通義、百鍊、PAI、大數據等AI應用所需產品。在基礎設施層,阿里雲靈駿將在海外多個區域開服;在平臺層,PAI的開發、訓練、推理服務已覆蓋全球17個地域;在模型服務層,阿里雲百鍊國際站Model Studio新增多項能力,爲出海中企提供更高效實惠的模型API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