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求學日記】Jasmina/臺灣女孩眼中的捷克校園生活
臺灣女孩眼中的捷克校園生活。圖/豆寶
今年夏天,我離開了我成長的地方臺灣,來到距離遙遠的中歐國家捷克。這裡的天氣、環境和生活方式都和臺灣有着超級大的不同。我現在就讀捷克七年級,這段移居生活對我來說既新鮮又特別。
每天早上起牀後,我慢慢走路去上學,布拉格的人行道非常寬敞,所有車輛都會禮讓行人,所以爸媽很放心讓我獨自走路去學校。我的學校七點四十五分開始上第一堂課,沒有早自習、打掃時間,也沒有朝會。
很多朋友問我:「捷克的下課時間長嗎?你們幾點上課、幾點下課呢?」在捷克,七年級生通常下午一點到兩點多就下課了,課程安排不會讓人覺得太累或頭腦快爆炸。雖然有些課長達一小時到一小時二十五分鐘,對學生來說有點辛苦,但到目前爲止,我已經在這裡上課超過一個月,還沒看過老師真正發脾氣,這讓長時間的課程不會太難熬。
每堂課之間有十分鐘的小下課,第二節課下課後還有二十分鐘的大下課,上課前五分鐘會響鈴提醒學生準備用品,這樣大家就不容易遲到了。
七年級生每天都要「跑堂」,因爲每堂課在不同的教室上課,也沒有固定的座位,所以學生都有自己的置物櫃。一到三年級的孩子大多在同一間教室上課,不用擔心會跑錯教室。我很喜歡這樣的安排,感覺有秩序又方便。
學校裡有一個大型戶外運動場、三個寬敞的體育館、一大面攀巖牆,以及兒童遊樂場,每一層樓還有「健身教室」,裡面有跑步機、桌上型足球檯和拳擊設施等等。
聽爸爸說,這是因爲捷克政府曾經問學生需要什麼設施,才能讓大家遠離3C後所得出的結論:讓孩子多運動。學校沒有禁止學生帶手機上學,因爲老師允許外國學生使用手機上的翻譯功能,協助我們更快理解課程內容,因爲不禁止手機,但又希望我們能節制地使用,所以學校有很多運動設備,來讓我們忘記手機的存在。
還有,學校的走廊又長又寬,想跳繩、跳格子或玩鬼抓人都沒問題,就算在走廊跑跳或尖叫,也沒有人會阻止你,這點讓我覺得特別自由,不像在臺灣,我們經常被警告「不可以在走廊跑步」、「不要尖叫!」感覺非常受到壓抑。
上學的第一天,我誰都不認識,但一位穿着龐克風、穿鼻環、濃妝豔抹的女同學特別引起我的注意。她獨來獨往,不太跟其他人聊天,總是獨自坐在角落,沒人敢靠近她。直到有一天,老師把我和她分在同一組,我才發現原來她很溫柔,跟她的打扮根本是天差地別。
她告訴我,她來自烏克蘭,三年來只和爸爸見過一次面。後來我才知道,除了我來自臺灣,班上共有三位同學來自烏克蘭,一位來自土耳其。其中一位烏克蘭同學一年只跟爸爸視訊過一次,另一位烏克蘭同學的爸爸在烏俄戰爭開打時就自願回家鄉作戰了;而土耳其同學則是因爲大地震把整個家給震垮,所以舉家搬來捷克。這時我才明白爲什麼這些同學看起來都有點悶悶不樂。 再說到功課,捷克幾乎是「沒有功課」的狀態。老師偶爾會出一些課堂作業,通常都不超過一頁,連七年級也一樣。因爲課程和學習方式的安排,他們並不強調一定要考上最好的高中或大學,而是希望學生學得開心、減少壓力,健康快樂地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這句話在臺灣也經常能聽到,但臺灣的小學、國中和高中真的有做到嗎?我覺得捷克在這方面讓人很羨慕。
在捷克的求學生活給我很多新的體驗。寬敞的校園、彈性的規定、溫暖的老師和少量的功課,讓我感受到一種不同於臺灣的學習氛圍;原來在世界的另一端,還有這麼不一樣卻同樣重視學習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