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部強降雨3原因導致 高雄近一週已累積2205毫米
氣象署表示,自7月28日啓動較劇烈豪雨作業至今,高雄桃源區累積雨量已達2205毫米,而中南部這波強降雨成因是西南氣流從海面傳入對流、不穩定的空氣在陸面造成對流,以及西南風造成的地形強降雨。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朱美霖今天在記者會中說明,氣象署7月28日啓動較大規模或較劇烈豪雨作業,整體來說,臺灣從7月下旬起都在大低壓帶環境,另有2個颱風形成,再加上大低壓帶一直在臺灣上空,大氣環境配置變化不大,因此持續有西南風帶來豐沛水氣。
朱美霖指出,臺灣附近一直到日本南側受大低壓帶影響時間偏長,由於持續受到西南氣流或西南風影響,降雨高峰第1波是7月28日至31日,第2波是8月2日至今天,不過8月1日的西南風強度也接近西南氣流等級。
朱美霖說明,這段期間降雨有3大成因。第1,西南氣流在海面上發展的對流,一波波移往陸地,澎湖、臺灣西半部陸地受影響;第2,西南風帶來不穩定的空氣,在陸面發展成對流,造成一波波雨勢;第3,西南風與臺灣各山脈造成的地形強降雨,雲嘉、南部山區雨勢大且明顯。
朱美霖表示,統計自7月28日至今天上午9時,這段期間強降雨時間偏長,累積雨量以雲嘉南、高屏最爲顯著,高雄市桃源區2205毫米、屏東縣三地門鄉2060.5毫米、臺南市南化區1833毫米、嘉義縣阿里山1688毫米、雲林縣草嶺村1025毫米。
根據氣象署統計,2009年臺風莫拉克影響期間,自當年8月5日至10日,累積雨量以嘉義阿里山3060毫米最多,其次是屏東縣三地門鄉2910毫米;高雄市則以桃源區2823毫米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