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聲明引來美聯儲延後降息預期,5月LPR調降也不迫切了?業內:大概率按預期落地

財聯社5月13日訊(記者 樑柯志)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宣佈“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

緊隨其後,5月10-11日,中美兩國高級代表團在日內瓦發表聯合聲明,同意大幅度暫停或降低加徵關稅水平。此舉超出外界預期,全球資本市場受利好消息刺激迴歸4月初點位的同時,市場也開始關注各國宏觀政策節奏會否相應調整。

5月13日,香港某外資投行研究人士對財聯社表示,昨日美聯儲部分官員對中美關稅戰緩和之後的經濟表示樂觀,認爲降息的時機還可以再延後,市場也開始關注中國的政策節奏是否有變化,至少在下一輪博弈之前會否有放緩的可能。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對於這一問題,當前內地機構主流觀點認爲,5月7日三部委的政策屬於落實4月政治局會議的戰略之舉,並非針對關稅戰的權宜之計,因此判斷大概率本輪金融政策會逐步落地,包括下週即將到來的5月LPR調整窗口。

不過,對於下一輪政策,則需要“邊走邊看”。某大型券商首席分析師承認,美國新一屆政府上臺後“不按常理出牌”,有點“帶節奏”。

經濟預期轉好,政策落地迫切性下降?

5月12日兩國聯合聲明發佈之後,多家機構對中國出口和經濟增長都表示謹慎樂觀預期。

華泰證券最新報告認爲,在對等關稅90天豁免期內,美國對華關稅將降至40%左右,對全球關稅將降至15-17%。如果芬太尼相關關稅下調,對華關稅則可能降至12.2%-14.7%。

華泰認爲,此次美中關稅戰降溫,去年11月以來“搶出口”推動中國出口整體表現強勁。考慮對等關稅在90天“豁免期”後的不確定性,“搶出口”有望在90天窗口期內延續。

不僅美國經濟衰退概率下降,短期內,搶出口和產能出海的需求有望推升中國出口,市場也有望上調2025年中國增長預期。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認爲,經貿會談進展邏輯上會帶來名義增長預期上修、狹義流動性預期下行、風險偏好上行,從而對利率形成一定上行帶動。

對於降息,5月7日央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即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從目前的1.5%調降至1.4%,預計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同步下行約0.1個百分點。

5月20日即將迎來LPR調整的時機。

5月13日,多家機構宏觀、銀行研究人士對財聯社表示,目前央行的10項政策落地大半,考慮到目前逆回購利率已經調整到位,5月LPR大概率還是會跟隨下調。

節奏或微調方向不改,5月7日政策只是開始?

對於中國政策走向,郭磊認爲本輪擴大內需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4月底政治局會議所部署的政策方向應會繼續落地。

郭磊認爲,當然,4月出口數據的韌性和此次中美經貿會談的進展可能會給政策留下更充裕的時間窗口,政策節奏不排除視經濟情況做出微調。

5月7日,央行宣佈數量型、價格型和結構型三大類10小項,包括降準、降息,結構性工具等在內的一攬子金融政策。國家金監總局同日也宣佈包括優化房地產融資和保險資金投資範圍等8項增量政策。

5月13日,上海某大型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對財聯社表示,本輪部分政策,如再貸款、優化和創設的政策工具預計落地本身需要一定時間週期,如果因應最新局勢要調整,預計這部分的節奏變量空間會更大一些。

招商銀行研究院5月13日發佈報告認爲,中美關稅積極變化超預期,將顯著減弱對中美雙邊貿易產生的衝擊。但我國對美出口依賴度高及對美出口規模大的行業生產投資和利潤修復或仍受到較大沖擊,影響這些部門的就業和居民收入,仍需要針對性的企業幫扶措施。

對於下一步政策,招商證券宏觀首席張靜靜觀點更爲積極,在她看來,當前國內處於低通脹環境,核心CPI較之前低出2個百分點左右。物價環境的變化,賦予了貨幣政策進一步發力的空間。

剛剛發佈的央行貨幣執行政策報告指出“隨着擴大內需政策落地顯效,市場需求加快釋放,將更好支撐物價水平溫和回升”,張靜靜判斷在地產下行週期階段,擴大與落實內需政策仍是支撐物價回升的源頭動力。

因此,貨幣當局對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仍保持“以靜制動”的策略。如果5、6月份關稅衝擊逐漸顯現,有望推出更多“穩市場、穩預期”的逆週期政策,因此5月7日的寬鬆政策只是開始,並非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