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企業推無人駕駛 仙拚仙

中美無人駕駛 仙拚仙。 記者陳湘瑾/攝影

中美企業積極推進全無人駕駛(Robotaxi)商業化,Alphabet自駕子公司Waymo、百度蘿蔔快跑(Apollo Go)等皆已在多國展開服務‌。百度首席財務官何俊傑此前透露,百度已成爲全球完全無人駕駛商業運營數量前兩大玩家之一,並在大陸國內市場保持明確領先地位。

標普全球指出,Waymo每週服務超過25萬名付費乘客,是美國目前商業化程度最高的Robotaxi公司,並計劃2026年底前將Robotaxi產能翻倍,加速規模化部署;特斯拉正在美國使用自有車隊進行Robotaxi試營運。

而大陸的自動駕駛產業則已從測試階段邁向早期商業化部署,百度Apollo、小馬智行等多家企業已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進行試點,並積極海外市場佈局。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預測,具備部分至完全自動化功能的汽車在已開發市場的滲透率,將從2024年的8%大幅提升至2030年的28%,並有望在2030年前創造出2,000億美元(約新臺幣6兆元)的市場。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汽車產業分析師Tim Hsiao指出,未來五年,全球每四輛新售汽車中,就可能有一輛配備智慧駕駛技術。

得益於政府政策、大規模投資、先進基礎設施和市場成熟度的協同作用,大陸自動駕駛領域正在加速發展。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已設立自動駕駛測試區,並提供補貼、快速審批和合作夥伴關係來鼓勵發展。這些測試區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公司在實際條件下測試其技術。

大陸無人駕駛企業大致可分爲三類,分別是網路高科技公司如百度、滴滴;整車製造廠商如廣汽、吉利、比亞迪;新創公司如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以技術發展來說,傳統車企多采用漸進式路線,逐步推進自動駕駛功能,高科技公司則選擇跨越式路線,直接瞄準Level 4、Level 5。

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4年大陸自動駕駛市場規模達人民幣3,993億元,2025年將逼近人民幣4,500億元(約新臺幣1.9兆元)。標普全球認爲,在北京當局大力支持下,大陸將成爲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和產業商業化潛在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