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升溫… 2因素 A股長線有撐

兆豐中國內需A股基金研究團隊表示,A股今年大漲並一度創十年新高,主因是資金寬鬆,存款利率創新低,資金大舉從銀行流向股市,2025年第三季融資餘額衝破2.3兆元,非銀存款暴增5.87兆元,流動性充裕成爲推升股市的主要動能。

看好科技股包含電子、電腦及有色金屬領漲,AI、半導體、機器人受惠全球科技趨勢。雖深證指數本益比達26.93倍,但全A本益比約22倍,融資餘額僅佔市值2.49%,估值仍合理。外資今年7月起明顯加碼,南向資金淨流入破1萬億元,隨美國降息、人民幣升值,資金迴流可期。風險方面,內需疲弱是最大隱憂。零售成長降至4%以下,房市低迷 壓抑消費,加上中美貿易談判變數,行情持續性存疑。

臺中銀中國精選成長基金研究團隊指出,AI產業已成爲中美不能輸的一戰,美國以晶片出口限制維持領先,而大陸正以政策與資本全力追趕。該團隊指出,生成式AI、算力、雲端伺服器與電源管理晶片均爲投資焦點。香港市場則以互聯網與電商爲主;陸股則擁有完整半導體與AI硬體供應鏈,涵蓋主板、創業板及科創板,預料AI硬體、生產自動化與算力服務商將成爲下一波長線受惠股。

法人強調,中美摩擦升溫短線不利出口與傳統制造,但有助大陸加速自主可控與高端替代。建議可採取防守中佈局策略,短線降低出口循環股比重,中長線分批配置政策紅利明確的產業主題,包括AI、半導體、新能源、醫療照護與「反內卷」概念。A股在政策底與產業升級支撐下,2026年有望迎來新一輪結構性成長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