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沒完沒了?
▲中美關係經過四輪貿易談判創造的緩和氣氛曇花一現,今年第二回合的貿易戰又開始啓動了。(圖/路透)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中美關係經過四輪貿易談判創造的緩和氣氛曇花一現,今年第二回合的貿易戰又開始啓動了。10月9日,中共公佈了對境外「稀土物項」和「稀土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的兩份文件。與此同時,中共並規範邏輯晶片、存儲晶片、具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慧,必須逐案審批。
中共舉動沒這麼「莫名」 「準備」、「施壓」、「報復」3動機
中共商務部發言人指出,實施管制的目的是:「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更好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發言人又表示,此次納入管制的物項範圍有限,同時將採取多種許可便利措施。
對於符合相關規定的,中國政府將予以許可;對於最終用途爲緊急醫療、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自然災害救助等人道主義救援的出口,將豁免申請許可。同時,考慮到各利益相關方履行既有商業合同及滿足合規要求等實際需要,本政策設置了合理的過渡期。
中共此舉確實讓美國措手不及,川普總統即批評這是「莫名冒出」的敵意,並於隔天進行反擊,宣佈美國將自11月1日起,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加徵額外的100%關稅,以及對「任何及所有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
英國《經濟學人》認爲,中共的舉動或許沒這麼「莫名」,很有可能是出於下列三個動機:「準備」(preparation)、「施壓」(pressure)與「報復」(retaliation)。
首先,中共領導層早就意識到,在經濟戰的時代,稀土是他們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因此,他們一直認真建立一套監管框架,無論情勢好壞,都能讓這個武器的邊際效用發揮到極致。因此中共的行爲不是即興的,更像是一項預防措施;中共無意將貿易衝突「主動升級」。
其次,施壓是要在與川普會面前,採先發制人的舉動。習近平把稀土管制當成與川普談判的籌碼,讓川普減少對中國大陸產品徵稅,以及放寬晶片出口限制。
中共的籌碼不僅是稀土。中共本月10日宣佈對美國晶片製造商高通(Qualcomm)展開反壟斷調查,並對停靠中國港口的美國船隻徵收新費用;此外,中共在生物技術和製藥等領域,還擁有相當的優勢。
中共或許認爲,目前是對美施壓的好時機;因爲,川普正捲入徵稅引發的司法訴訟,美國消費者因關稅戰面臨嚴重物價上升通貨膨脹,讓共和黨承受即將到來的美國期中選舉壓力。
第三,報復是對美國上月末推出的所謂「50%規則」的憤怒反應。根據這項規則,美方對外國企業實施的任何貿易限制,也自動適用於該企業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美國官員認爲這只是關閉法律漏洞的無害措施;但中共視其爲違反近期雙邊貿易談判的精神。
除了上述三項動機,我們不能排除在敏感的今年10月,北京還有內政和外交的考量。
在對內方面,中共即將召開「20屆4中全會」,其中《十五五規劃》是主要課題。面臨經濟放緩和房市低迷,中共對外採強硬措施,或許可以視爲對國內民衆的「信心喊話」,展現政府有足夠的底氣,應對外部環境對中共經濟發展的挑戰。
對外方面,在川普第一任期擔任總統國際經濟事務副助理的艾森斯塔特(Everett Eissenstat)表示,中國正在全球貿易關鍵領域展現自己的實力。我認爲,這個月即將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適逢其時。對於那些面臨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壓力的國家,中共釋出的訊息是:不要爲了討好美國而犧牲中國的利益。川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日前就表示,美國可能會施壓柬埔寨、墨西哥與越南等國,要求它們在希望繼續對美出口的前提下,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中美都不希望衝突升溫 關鍵在消除「中國威脅」、「遏制中國」疑慮
相信中美兩強都不希望目前這場貿易衝突繼續升溫。據估計,若關稅提高到100%,對美國消費者的衝擊可能將是原來的五倍;同樣地,中共對美商品徵收的報復性關稅,也將推高美國商品在中國的售價,進而傷害中國消費者。經濟是「下層基礎」,如果雙方都拒絕各讓一步,則新的對抗幾乎肯定會波及到屬於「上層建築」的其他關係領域。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交惡產生的外溢效應,恐怕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BBC News中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中美兩國合計約佔今年全球經濟總量的43%。若這兩個經濟體進入全面貿易戰,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甚至陷入衰退,將對全球其他國家造成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勢必放慢,全球投資也可能因此受到打擊。
所幸,這場新爭端仍有關鍵時間窗口供雙方轉圜;川普設定的關稅生效日爲11月1日,北京的稀土出口新管制則是12月1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本月13日表示,美方已經大幅降低情勢,相信「川習會」仍會舉行;貝森特指出,美中週末有很多溝通,預期本週美中之間也會召開很多幕僚層級會議。
我認爲中美之間的矛盾,不是一場「個人外交」就能消除。《紐時中文網》評論指出:新一輪的貿易緊張局勢表明,美中對兩國間競爭的定義存在根本性分歧。對川普來說,貿易與技術等問題可以分開來處理,也就是說,美國認爲它在持續升級對華技術限制的同時,又能與中國達成一項重大的貿易協議;但對中國來說,貿易戰和技術限制都是美國全方位打壓中國努力的一部分。
大陸學者王緝思和美國學者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在共同提出「中美戰略互疑」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戰略互疑的一個主要根源就是:對彼此的決策過程,理解和認識不夠。
因此我認爲,除非雙方能消除「中國威脅」和「遏制中國」的疑慮;否則,中美貿易戰就會沒完沒了。
▼據估計,若關稅提高到100%,對美國消費者的衝擊可能將是原來的五倍;同樣地,中共對美商品徵收的報復性關稅,也將推高美國商品在中國的售價,進而傷害中國消費者。(圖/資料照)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