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達成框架協議 明年若紅海不復航貨櫃船運業績有望與今年相當
▲明年若紅海不復航貨櫃船運業績有望與今年相當。(圖/紐澤西港務局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26日表示,美中已達成框架協議,內容含芬太尼、TikTok、稀土、農業採購等,有望在本月30日川習會進一步討論確認。對此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與美國線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都認爲,美國因芬太尼加徵的20%關稅有可能取消或降低,讓中國輸美商品目前55%的關稅獲得降低。
至於明年貨櫃船運市場業績表現是否因而好展,兩人都認爲,如果明年紅海依然無法復航,貨櫃船公司就有可能維持與今年相當的獲利水平。
謝志堅指出,如果美國對於中國商品的關稅有降低,買氣就會出來。今年上半年美國進口商搶運了不少貨,現在庫存消化得差不多了,開始出來找貨源,會依各國關稅尋找有利的採購國家。而經過中美關稅大戰,中國也已積極分散市場,往東南亞、西非等地發展。
全美零售聯合會(NRF)原是估明年1月美國進口櫃量會減19.9%,10月8日減幅降爲16%,2月則是估減13%,中美關稅問題改善後應會再調低降幅。
謝志堅笑說,過去經驗證實,順風順水的時候貨櫃船公司賺不到什麼錢,供應鏈失序的時候最賺錢,以哈僵局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目前關鍵在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即使明年第一季以哈真正停火,船隻回到紅海最快要3個月。
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則指出,11月美國線貨量不看好,出貨已經趕不上感恩節與聖誕節,年底前應該會有一個出貨小高峰,至於貨量能增加多少,就看芬太尼關稅是否真能取消或降低、中美相互徵收的港口費能否解除或改善,以及川習會最後籤屬的協議與後續演變。
就供需來看,明年船噸供給依然大於需求,運價高低端視船公司有什麼政策可以穩住運價,現在船公司都是每個月視狀況調控艙位以穩住運價,而船公司每個月兩次策略性調升運價,能不能漲得成結關前5天是關鍵日,因爲託運人都有重複定艙位習慣,但船公司規定結關前5天內取消訂艙要罰2百美元,到了那天船公司就知道實際貨量多寡,也會知道運價漲不漲上去。
至於紅海復航可能,他也認爲,要以哈真正停火沒那麼容易,但是如果真的復航,船隻免繞好望角釋出的運力對市場衝擊會非常大,
Alphaliner統計,今年貨櫃船運力估增加約220萬箱(20呎櫃),年增率約6.6%;2026年約增150萬箱,年增約4%、2027年約280萬箱,年增7.1%,2028年約320萬箱,將達歷史新高。明年運力增幅較低,但是如果紅海復航,船隻免繞好望角,釋出的運力約佔現有運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