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存在結構性矛盾 專家研判瑞士會談只有「平淡聲明」
▲川普與習近平。(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明(9)日至12日訪問瑞士,期間,他將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專家認爲,這次接觸不等於談判,也不意味中方會讓步;中美存在深層結構性矛盾,會後可能發表一份平淡聲明。
《路透社》引述兩名知情人士的話稱,這次會談預計將討論全面降低關稅。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稱,雙方還將商討取消特定產品關稅、此前被美國取消的中國商品小額豁免政策,以及中國對美國公司的出口管制。
大陸《環球時報》報導,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國友分析,「中國同意和美國接觸有利於更好傳達我方(大陸)立場。但這不等於談判,也不意味着讓步。」
宋國友認爲,無論是接觸、會談還是未來可能的談判,中方都將維護自身利益,「這是中方考慮到國際經濟發展,以及中美兩國互動而採取的善意舉措」。
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的兩名貿易專家稱,他們對會談並不特別樂觀。專家預計,會談會持續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
▲中美關係。(圖/路透)
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副教授傅方劍指出,中美選擇在瑞士會談,反映雙方互信程度仍低,且彼此都不願示弱,「還是很要面子」。
傅方劍也注意到,日內瓦作爲世界貿易組織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北京顯然希望藉此場合提醒華盛頓應迴歸國際規則框架。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則強調,中美此次會談只是接觸,尚未進入談判。他認爲,只要中美願意探討降稅及確立談判路線圖,就已是積極訊號。
不過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訪問學者歐爾森(Stephen Olson)指出,中美之間存在深層結構性矛盾,短期內難有突破。他研判,中美會後可能發表一份有關雙方坦誠對話、願意繼續磋商的平淡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