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大陸一石數鳥的經貿戰略 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零關稅

大陸擴大對不發達國家實施零關稅,對比川普加徵關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深遠且不可小覷。圖/新華社

媒體報導,中國大陸自去年(2024)12月1日開始對所有與其建交且最不發達的國家實施零關稅待遇後,復於今年(2025)年7月14日進一步宣佈,將上述零關稅的範圍擴大至在非洲與中國建交的53個國家。

對比中國大陸的關稅政策,美國總統川普於今年4月公佈對非洲國家的關稅政策如:利比亞(30%),南非(30%)、安哥拉(32%)、查德(13%)及象牙海岸(21%)等國,兩者間有着鮮明的對比。

上述中美兩國在關稅政策的不同,其對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深遠且不可小覷。

1960年代開始,美國爲亞洲許多國家提供優惠關稅,而直接刺激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之後,也造就了「亞洲四小龍」。在當時,臺灣首先創建加工出口區,藉此完成勞動力由農業部門向工業部門的移轉,不但成功地解決臺灣農村勞動力過剩的隱藏性失業問題,同時,也爲輕工業部門提供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而卒能完成由農業經濟轉軌至工業經濟的關鍵性產業升級,其後,臺灣經濟開始「起飛」其成就也舉世共睹。

現今非洲國家是否能以中國市場爲師,重複上述臺灣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猶未可知,但其成功機會不小的原因有三:其一,中國現今已有許多企業大量地進入非洲,在當地引進重要的技術與資金,其情形與當年日資及美資大量進入臺灣般,它是個關鍵性的因素。

其二,在非洲大陸,只要有部分國家能因其善用上述中國大陸關稅政策而能有快速且良好的經濟發展時,就能給許多鄰近國家很大的政策上壓力;這種情形猶如當年韓國派團來臺灣取經加工出口區發展策略般,當會有很強的示範性效果。

其三,就長期而言,只要上述政策能穩走20年,則借鏡臺灣,許多非洲國家在經濟發展上就能達到小康,且其經濟也能開始「起飛」,屆時,非洲或將呈現出一個新的風貌來。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上述對非洲國家的零關稅政策若能持續20年,對其「收穫」很可能是倍增而非單純地翻一倍。這是因爲,自此,非洲國家不論其產業結構、工業技術、工業標準等都將與中國經濟作深度綁定,而隨着非洲國家經濟的起飛,中國大陸必能獲利倍增。

此外,非洲大陸將成爲中國大陸自東南亞、中南美洲外第三層經濟圈,南方國家的經濟實力因中國大陸協助而能異軍突起,也必將是未來20年方興未艾的一個趨勢,爲此,美歐國家的資本都有可能加碼投入非洲用以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所謂「得道多助」,而此所謂的「道」,就是中國大陸的零關稅政策。

隨着零關稅政策的實施,中國大陸對非洲國家的貿易是否呈現逆差,而致其退縮或再修正呢?本文的觀點認爲,即若出現逆差,其實也可視爲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工具」,故可正面視之。再者,隨着中國大陸在科技、AI、軍工產業上的快速發展,上述貿易逆差情形出現的機率不大,若有,當在可控範圍內。

就中美博弈而言,倘若,中國大陸對非的零關稅政策與美國對非洲國家的高關稅都各再持續20年時,最終究竟對誰更有利呢?答案已不言而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