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10年債息差擴至314個基本點 創有史以來最大

香港信報11日報導,從2022年8月起,中美10年國債利差由正轉負,受到大陸貨幣政策將轉向「適度寬鬆」推動,2024年12月以來兩者負利差加速拉開。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10日突然宣佈暫停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人行表示,鑑於近期政府債市持續供不應求,決定自2025年1月起暫停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後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

市場分析,人行此舉一方面可望阻止債券殖利率「跌跌不休」,穩定人民幣匯率,另一方面還可緩解資產荒,平衡國債市場供需關係。

人行從2024年8月起開始買進國債並向市場釋放資金,分別在8月、9月、10月、11月和12月淨買入債券面值爲人民幣(下同)1,000億元、2,000億元、2,000億元、2,000億元和3,000億元,合計淨買入規模高達1兆元,爲市場提供中長期流動性資金。

在人行宣佈後,10日銀行間債市現券收益率一度大幅飆升,但由於大陸經濟基本面疲弱的預期不改,加上寬鬆預期仍在,且10日午後股市大跌助攻,部分機構仍繼續大幅買入,從而推動中長期債券收益率轉而下行。

美國方面,10日公佈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較預期強勁,較長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當日大漲至2023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