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聯合軍演 邀東協國家觀摩

中國與馬來西亞將於10月15日至23日舉行「和平友誼-2025」聯合實兵演練,並邀請東協其他國家觀摩。圖爲2023年的中馬聯合演習。(新華社)

中國與馬來西亞將於15日至23日舉行「和平友誼–2025」聯合軍事演習,地點涵蓋馬來西亞及其鄰近海域,並邀請東協多國派員觀摩。這項演習以「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與海上安全」爲主題,旨在深化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互信與安全合作,被視爲北京在南海地區推進「區域安全多邊合作」的重要舉措。

根據中國國防部公告,這是中馬「和平友誼」系列聯演的第6次舉行。演習期間,雙方將動員逾千名官兵,出動超過500臺(部、具)各型裝備,包括輪式車輛、水面艦艇、直升機與無人設備等,進行海上聯合搜救、減災救援及反海盜等科目實兵演練。除軍事行動外,雙方還將舉辦文體交流及艦艇開放活動,強化官兵間的互動與民衆友好交流。

共軍南部戰區8日發佈消息稱,中方參演部隊當日上午已從湛江、三亞及香港三地軍港同時出征。隨着中共國歌奏響,南部戰區陸、海、空軍及駐港部隊、聯勤保障部隊的700多名官兵整齊列隊,正式啓航前往馬來西亞。南部戰區表示,此次行動「依據年度軍事合作計劃執行」,彰顯中國軍方推動區域安全合作的決心與能力。

中國國防部強調,聯演主題聚焦於非傳統安全領域,特別是海上搜救與人道救援,目的是提升中國與馬來西亞兩軍在危機應對及海上安全領域的協作能力。演習也邀請東協多國觀摩,意在展現中方「開放、透明、合作」的區域安全理念。

分析人士指出,這場聯演的政治象徵意義不亞於軍事層面。當前南海局勢持續緊張,美國正加強與菲律賓、越南及新加坡等國的安全合作,北京此時與馬來西亞舉行高層次軍演,並開放東協觀摩,被視爲對美國「印太戰略」的迴應,意在凸顯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與「安全供給者」角色,也反映出東協內部在中美競爭加劇下,尋求「戰略平衡」的務實路線。

作爲中馬共同創辦的區域性軍演品牌,「和平友誼」系列自2014年啓動以來,已成爲中國推動與東南亞國家安全互信的重要平臺。此次演習規模與層級皆創新高,預料將成爲觀察中國與東協防務互動及南海安全格局變化的重要風向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