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老街溪步道凹凸絆倒畫家重傷 議員促檢討鋪面工法
老街溪河岸步道運動的人被不平整的地磚絆倒。圖/議員黃敬平服務處提供
桃園市議員黃敬平指出,中壢老街溪河岸步道是熱門景觀步道,不料成了「隱形陷阱」,一名50歲男子日前入夜沿着老街溪步道運動,被鬆動、高低不平的地磚絆倒,手腳身體多處挫傷,當時一度沒辦法站立,現在不僅暫時無法洗澡,他是畫家,不能創作影響工作,請黃協助申請國賠。
黃敬平表示,桃林鐵路桃園區的步道,去年7月也發生木棧的步道翹起,婦人被跘倒摔得鼻青臉腫,其他像有的埤塘步道時間久了地磚時凹凸不平,每年都有幾件摔倒意外,養護單位雖然都會派員巡邏,不過以老街溪15日發生運動摔倒意外爲例,很明顯巡邏人員有巡卻沒發現,不然就是沒當一回事。
黃敬平強調,無論棧板或石磚步道材質堅硬,長者或壯年人被跘倒都摔得不輕,有的甚至摔斷牙或險些失明,他要求市府落實巡檢,有缺失就即刻修復,沒修復前要設置警告標示提醒民衆。
中壢區公所表示,意外發生地點在老街溪靠近機捷A20站的河岸步道,已經派員先在路磚不平的位置放三角錐,與裝設簡易的圍籬提醒民衆注意,也會再請廠商修復;初步研判該位置有疑似被施工重車輾壓導致地磚不平整的情形,公所會派員加強巡查。黃敬平服務處已協助身障男子,請中壢區公所啓動保險理賠機制,並協助傷者申請國賠程序,儘速處理,讓受害者獲得合理補償。
黃敬平指出,該名民衆平時習慣於公園慢跑運動,近期因園區一側出現毒蛇警示牌而改變跑步路線,卻意外遭遇地磚翹動、縫隙明顯的危險路段,導致重心不穩「撲街」摔傷。此事件反映出市府對公共設施養護管理的疏忽,亟需正視改善。
黃敬平強調,透水磚工法雖爲人行道與公園常見設計,但不耐壓、易鬆動、易沉陷等缺點,已長期引發民怨。建議市府全面檢討既有鋪面工法,優先改採「壓花地坪」等近年主流材料,兼顧排水、美觀與耐用性,避免再有類似意外發生。
黃敬平表示,公共設施維護不當導致民衆受傷,權責機關應負起國家賠償責任。目前已請中壢區公所啓動保險理賠機制,並協助傷者申請國賠程序,儘速處理,讓受害者獲得合理補償。
中壢區公所在不平整的位置架設簡易圍籬,提醒民衆注意安全。圖/中壢區公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