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核設備早拆光 國軍嚴守三不

美國爲避免東亞區域局勢惡化,不容許臺灣獲得核武,也懷疑臺灣暗地研發核生化武器,當時衛星經常盯着中科院看。

據瞭解,1988年,中科院核研所前副所長張憲義上校被美國中情局(CIA)策動,棄職逃亡至美國,提供核研所資料,美國隨即派員來臺,監督中科院將所有核武研究的設備拆除。

張憲義曾在2017年視訊受訪時辯稱,美方認爲當時臺灣核武的發展有望,「能在3至6個月製成核彈,且能投到指定目標」,已經「踩到紅線」。

根據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生前出版的《郝柏村回憶錄》,針對張憲義叛逃事件指出,臺灣「有能力製造核武,但絕不生產核武」是國策,張憲義也瞭解此情況,美國如懷疑可透過管道查詢,CIA不值得導演張憲義叛逃事件,傷了我方與CIA多年友誼。郝並稱,美方指控九鵬基地有小型試爆等情事,完全是無中生有。

事實上,2022年,美國《外交事務》期刊元月號即稱兩岸對立氣氛濃厚,預測臺灣10年內可能擁有核子武器;前國防部長邱國正立即在立法院明確宣示,外媒說法空穴來風,國軍謹守國際規範,「不生產、不發展、不取得核子武器相關技術」,盼外界勿隨之起舞。

此外,美國國防部自2002年起發佈《中國軍力報告》時,就將「臺灣獲得核武」評估爲中國對臺動武的紅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