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七線齊發」在即 攜手6校簽署MOU 培育軌道人才

在臺中市秘書長黃崇典(左四)見證下,中捷公司董事長顏邦傑(右四)與逢甲大學校長王葳(右三)、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右二)、靜宜大學副校長楊昭順(左一)、亞洲大學副校長施能義(左二)、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薛博仁(左三)及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宋賢穎(右一)共同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陳淑娥攝)

臺中捷運公司9日與中臺灣大學系統6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陳淑娥攝)

臺中捷運建設進入「七線齊發」新里程,未來捷運人才需求將快速增加,預計達到5000人以上。臺中捷運公司9日與中臺灣大學系統6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安排專業講師進入校園開設軌道專業課程,讓學生在學期間即奠定專業基礎,提升未來就業競爭力。

今日下午在臺中市秘書長黃崇典見證下,中捷公司董事長顏邦傑與逢甲大學校長王葳、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靜宜大學副校長楊昭順、亞洲大學副校長施能義、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宋賢穎及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薛博仁共同簽署MOU。

顏邦傑指出,目前捷運相關所需人才約700人,「七線齊發」將達到5000人以上,此次合作是延伸中捷與逢甲大學智慧軌道運輸學程合作的成果,進一步推展至M6大學系統,藉由跨校選修課程及產學交流,培育中部地區在地軌道人才,並推動跨領域技術合作,爲捷運產業注入新能量。

中捷公司總經理朱來順指出,大臺中捷運時代,需要人才的支持,臺中捷運未來路網預定在2033年起陸續通車,營運所需人力將爲目前1.2至3.4倍,人才招募、訓練及養成需要時間,現在就是關鍵的時間點。

逢甲大學王葳校長表示,這項合作拓展學生的學習管道,並開啓更多元的職涯發展機會;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則強調,透過產學攜手,能讓知識與實務緊密結合,厚植臺中人才實力。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宋賢穎也指出,未來將在職業安全衛生領域與中捷合作,推進智慧交通、健康城市與永續發展。

黃崇典表示,捷運建設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七線齊發」不僅需要硬體建設,更需要人才支撐,市府樂見學界與產業攜手合作,讓青年能「在臺中學習,在臺中就業,在臺中成家立業」。

逢甲大學指出,學校自2017年起,分別與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臺北大衆捷運公司合作開設「智慧軌道運輸學分學程」,整合建設、資電、商學、建築等跨院資源,持續深耕培育軌道專業人才。今年起,與臺中捷運公司合作,在學程中新增「軌道機電系統導論」課程,並規畫「軌道系統實務」、「軌道營運與管理」等課程,讓學生在校期間即能累積實務知識,銜接未來就業需求。

中捷公司表示,未來在運輸、維修、管理及公共安全等各領域皆需專業人才,透過跨校、跨領域的合作,將爲智慧捷運與城市永續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迎接大臺中捷運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