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綠線入不敷出 明年預估虧損6.5億

中捷公佈最新財務規畫,2026年預估收入約5.5億元,營業成本支出12億,明年仍虧損6.5億元。記者陳秋雲/攝影

臺中捷運綠線通車近5年,明年預估仍虧損6.5億元,營運無法轉盈;相較之下,桃園捷運自2023年起成功擺脫虧損,去年盈餘達5.23億元,形成強烈對比。議員指出,臺中捷運要擺脫「越開越虧」困境,關鍵在於活化商業空間與異業合作,不能只依賴市庫彌補。

臺中市議會交通地政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中捷公佈最新財務規畫,2026年收入約5.5億元,但營業成本支出高達12億元,預估虧損6.5億元。民進黨市議員謝家宜指出,捷運綠線通車近5年,路網交會仍遙遙無期,「藍線至少還要10年才完工,綠線難道要一直虧下去?」她建議中捷應積極推動異業結盟與商業活化。

國民黨市議員楊大𬭎批評,中捷收益計劃過於空泛,應與臺中國際會展中心、綠美圖等重大建設合作,增加車廂與車站廣告投放,不能再依賴市庫彌補。國民黨市議員陳成添則建議,中捷除改善財務,也應善盡社會責任,利用車廂與站內空間推廣臺中農漁特產,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中捷董事長顏邦傑迴應,近年人事與電費支出攀升,每月電費由700多萬元增至1200多萬元,公司已盡力控管。市府2024年通過增資計劃,2025年至2027年將分3年增資20億元,以降低財務壓力。顏邦傑表示,綠線日運量已由2萬多人提升至近5萬人,將擴增自營廣告版面、推動數位媒體行銷,預估明年廣告收益可提升7至8%。

他坦言,捷運初期採開放式設計、未設冷氣,影響商業空間招商,目前多以無人商店、餐車、市集進駐,未來將結合重大建設與展館活動行銷,活化收益。

反觀桃園捷運,桃捷自2023年7月起轉虧爲盈,全年盈餘1.24億元,去年更成長至5.23億元。桃捷公司指出,疫後運量回升、TPASS定期票助攻,加上加開班次與多元行銷吸客,並積極招商、開發商業空間及推出聯名商品,是轉盈主因。

民進黨議員陳雅惠說,桃捷的成功關鍵在於「多元經營、創造附加價值」,而非單靠運量支撐。臺中捷運若要擺脫虧損,必須從都市開發、商業招商、異業合作三管齊下,讓捷運成爲城市經濟成長的推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