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加班!「放下」那些假裝努力的雜事 不只提高工作效率 更能實現夢想人生!

你是不是每天都覺得自己快被工作淹沒,效率明明很高,成果卻不如預期?也許,秘訣不是做更多,而是勇敢地放下反覆消耗你、有待優化的瑣細雜事,把時間還給真正重要的目標與夢想。

圖:canva

寫下那份「放手清單」,你會驚覺,那些耗掉你精力的事,其實根本沒人在意。放掉那些假裝努力的雜事,把時間還給真正重要的目標。不加班、不焦慮,「放下」纔有足夠空間擁抱更美好的自己。

1. 認清「施力點」

工作與人生都將改變工作效率高的人都知道要在何處投注精力。換句話說,他們知道「要做」哪些工作,而哪些工作「不要做」。

你認爲「工作效率高的人」與「工作效率低的人」之間的決定性差異是什麼? 是否很多人會回答「工作技能的高低」、「腦筋靈光程度不同」、「知識與經驗的差別」呢? 當然,這些都是影響工作表現的重要因素,但還有更爲關鍵的決定性要素。那就是「分辨真正應該投注精力的工作」、「盡全力迅速完成那些工作」、「並且將其他工作委託給他人」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分辨「施力點」和「放鬆點」。世上流傳着不少增進工作效率的方法,包括列出工作的優先順序,先處理優先順序高的工作,或者將應辦事項寫在便條紙上,讓工作可視化等。

坦白說,這些方法並無法真正增進工作效率。明辨出「該做的工作」,把「不做也無妨的工作」交給他人去執行,才能讓你的人生產生實質上的巨大轉變。認清施力點,工作更有效率!

2. 過半的人用在加班上的時間

佔去了人生的1~2年日本人的一生當中,用於加班的時間就佔去了1~2年。請留意,持續加班的生活,將是人生的莫大損失。

應該有很多上班族認爲加班是理所當然的。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公告,上班族的平均加班時數,爲每個月14個小時。但我認爲這個數字遠低於實情。實際的加班時數,推測應該是每個月25個小時。這樣推算下來,一年的總加班時數就相當於12天,如果每人的工作年數以25~45年來計算,那麼一生當中就有1~2年的時間都用在加班上面。

把如此龐大的時間,用在原本可能不做也無妨的「加班」上面,不覺得毛骨悚然嗎?而且,加班也減少了和其他人互動、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長遠來看,工作與人生的品質也因此降低了。

而且,考慮到往後是復業時代,從事副業相當正常,可能也不會再有加班費了。在這種時代,要怎麼讓自己不加班呢?今後能夠在社會上存活下來的人,是能正確理解加班會有所損耗,並朝不加班方向前進的人。

3. 人的專注時間非常短暫

如果你認爲加班是理所當然的,那麼請你理解加班的壞處,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加班時數增加,會產生什麼壞處?首先,回家時間延後,睡覺時間也延後了,導致睡眠時間大幅縮短。睡眠時間縮短後,隔天的專注力就會低落,工作效率也因此降低。

而且因爲睡眠不足而影響產能,增加犯錯機率,接着還要再花時間來彌補錯誤。最糟的情況,是對健康產生危害。持續加班,就會陷入睡眠時間被切割、減少,專注力與產能下降、加班時數增加的惡性循環。

請意識到人能夠專注的時間有限。例如早上6點起牀,能專心工作的時間,是起牀之後的12~13小時左右。而起牀後15個小時,也就是晚上9點之後,據說人的精神狀態就和「喝醉酒」一樣了。

換句話說,加班時的產能和喝酒開車時是同一等級的。加班不僅降低了隔天的產能,而且加班時的產能與喝酒開車沒什麼兩樣。所以說加班真的是百害無一利,應該馬上戒掉利用加班來完成工作的習慣。

起牀後的12~13小時左右,是能夠維持專注的極限。若是早上6點起牀,晚上9點就會像喝醉了一樣,產能低落。

4.「馬上做」是令工作遲緩的原因!

不少人接到臨時被交辦的任務時,會馬上處理。但這種習慣正是導致工作延遲,而不得不加班的原因。

很多人以爲會加班,是因爲「工作太多了做不完」。爲了儘快消化工作量,有不少人會盡可能「馬上做」應辦的工作吧?不過,事實可能令你驚訝,「馬上做」這個習慣,正是讓你的工作進展緩慢的要因之一。

怎麼說呢?因爲要馬上做突然被交辦的小任務,就會中斷已經集中在手上工作的專注力了。

舉例來說,工作時突然收到一封預期外的電子郵件,或者接了一通電話。接着,原本不是該你做的預定外任務,也跟着落在你頭上了。

就算每項任務的難度都不高,但如果你都選擇了「馬上做」,那麼你的專注力就會一次次被中斷,而最重要工作的完成時間,就會不斷往後延了。我們會加班的原因之一,其實就是因爲養成了「馬上做」的習慣。

本文摘自:《超圖解改變人生的「放手清單」》,石川和男着,布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