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常務理事 牛暄文:共同打造無障礙金融環境

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常務理事牛暄文呼籲,共同消除高齡及身障者數位金融落差。圖/顏謙隆

彰化銀行積極守護客戶資產,彰銀攜手工商時報,7月29日共同舉辦「防詐無礙 數位有愛」公平待客講座,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常務理事牛暄文呼籲,共同消除高齡及身障者數位金融落差,「我們一起打造無障礙金融環境!」

牛暄文表示,高齡者在金融服務常遇到困難,例如他的母親就有許多疑難雜症,而在高齡者常見困難中,包括四大難題,一是接觸層面,缺乏可取得、適合高齡者使用的金融設備;其次是能力層面,不熟悉App下載、身分驗證、帳戶管理等操作流程。

三是動機層面,覺得「用不到」數位金融服務,習慣臨櫃處理,對錯誤操作感到恐懼(例如轉錯帳、被盜刷),降低嘗試意願;以及最後是參與層面,無法使用行動支付(如Line Pay、Apple Pay)、電子帳單、電子發票等數位金融工具。

而高齡者面臨金融數位落差風險。牛暄文指出,首先是詐騙風險高:高齡者是詐騙集團的主要目標,常見爲「假冒銀行」、「簡訊釣魚」等手法;其次是資產控管困難:不懂數位查帳、投資平臺,可能依賴他人協助,產生信任風險;最後是財務排除:無法使用數位金融者,甚至逐漸被排除在金融系統之外。

而除了高齡者,身障者也面臨同樣難題。牛暄文以自身經驗爲例,如聾人信用卡被盜刷,但無法透過語音客服解決,銀行也無其他方式協助處理,只能眼睜睜看着信用卡遭盜刷,而視障者也有無法辨識簡訊驗證碼等疑慮。

至於解決之道,牛暄文認爲,金融機構應提供高齡者專屬介面(大字、簡化流程、安全提示),且推動數位金融輔導員,如社區金融志工、銀行駐點教學。另是訂定政策,臨櫃服務不得完全被數位取代,保障高齡者選擇權,並整合高齡者信任的通路,進行金融數位教育。

牛暄文建議,銀行應推動無障礙金融設計,所有金融App與網站應符合無障礙網頁指引(WCAG)。ATM設置語音操作、點字標示,並設計適合輪椅者的操作高度。另強化客服多元通路,提供文字客服、手語客服、視訊輔助等方式,讓不同障別都能溝通。

至於政府與金融業合作推廣數位金融教育,設計符合不同障別者的教材與教學活動,提升獨立使用能力。也可設輔助人制度,金融機構應允許身障者指定可信任的輔助人,經過驗證可合法協助處理金融事務,兼顧安全與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