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海警對峙2小時,中方持刀攔截,被強佔25年蘇岩礁有望收回?
中韓海警對峙2小時,韓媒稱中方持刀攔截,被韓國強佔25年的蘇岩礁有望收回?
近日,多家韓媒報道稱,上個月中韓海警在黃海“暫定措施水域”蘇岩礁發生了一起約2個小時的對峙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韓國方面發現了中國在該海域安置的大型鋼結構臨時設施,這些設施直徑和高度都達到幾十米之巨,可謂相當惹眼。
韓國非常好奇這些設施的用途,於是派出了一艘1400噸級的海洋調查船“大地號”,在韓國海警的保護下,試圖靠近查看。
但是,中國海警對這次“突襲”顯然早有準備,當時在現場的中國海警告訴韓國那些“神秘建築”就只是普通的養魚場而已。
而且,中國海警還強調,這片海域不屬於韓國自行調查的範圍,希望對方立即撤回。
然而,韓國的調查船不肯輕易放棄,繼續駛近至約1公里處,現場氣氛驟然緊張。
韓媒稱,中國海警聯同一些漁民,手持刀具乘坐橡皮艇逼近韓國船隻,試圖攔截其進一步行動。
韓國海警也不甘示弱,調派艦艇支援,這場對峙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
韓方並沒有指出這場對峙最後是如何收場的,但是從韓國媒體的語調中不難看出,韓國方面在這次交鋒中似乎並沒有佔到上風,抵近調查並沒有成功。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發佈這樣的消息,很顯然,韓媒對於這件事情還耿耿於懷!
主要是因爲事件發生的地方是敏感區域蘇岩礁。
蘇岩礁,位於我國東海北部、距離上海約150海里的水下暗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漁民的重要漁場。
這片礁石象徵着江蘇外海的一部分,因此得名。
然而,韓國在2000年趁我國海軍力量尚不強大之際,悄悄在蘇岩礁上建了一座高達76米的鋼筋建築,強佔了蘇岩礁,並且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韓國對這個礁石提出了所謂的主權要求。
這種偷偷摸摸的行爲顯然引發了中韓兩國之間長達多年的海域爭端,中韓前後進行了多大11輪的談判都沒有什麼實質性成果。
蘇岩礁的問題不僅是地理位置的爭奪,更關乎歷史和文化的延續。中國從未改變對該礁的立場,強調其爲本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韓國試圖通過實際佔領和開採來強化其非法主張,但這些舉動顯然違背國際法原則。
既如此,中國自然能在自己的地方上修建建築,和偷偷摸摸的韓國不同的是,中國是光明正大進行。
儘管蘇岩礁被韓國非法佔據已有25年,但中國正在逐步強化其管控。
中國海警的迅速反應和對周邊海域的嚴密監控,表明了我們在這片海域的主權意識和防禦能力。
面對韓國海警試圖檢查我國設施的強硬方式,中國海警進行了有力的阻止。這種反制是正當且必要的,維護國家主權不容退讓。
關於韓國媒體報道中提到的中國海警和漁民攜帶刀具一事,目前尚無確鑿證據,但即使屬實,也應視作正當防衛。
畢竟,在我們的領土上,面對潛在的威脅,採取自衛措施是無可厚非的。
此外,還有分析指出,韓國此時製造黃海摩擦,與韓國國內的政治局勢緊密相關。
特別是尹錫悅面臨彈劾審判,政府似乎試圖通過製造黃海摩擦來轉移國內矛盾焦點。
這種手法並不新鮮,早在2024年,尹錫悅政府就曾通過對中國漁民採取強硬措施,把公衆視線從國內經濟問題上引開。
韓國政府在渲染“中國威脅”這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不僅誇大中方人員攜帶刀具“恐嚇”韓方船隻,還推動修改《海洋警察廳法》,讓海警有更大的執法權。
這種策略一定程度上也是爲了在國內動盪時尋找外部替罪羊,提升政府支持率。
目前,中國在黃海部署了“海洋衛士”監測平臺,形成了一個綜合觀測體系,既服務於科研,也是維護主權的重要力量。
中國明確表示,對任何試圖改變海域現狀的行爲都會堅決反制。中韓之間雖然有矛盾,但一直以來通過機制化的對話保持溝通和合作,從中韓漁業協定到海域劃界談判,雙方都在努力尋找共同利益。
韓國完全可以通過正常渠道解決黃海問題,但選擇將其升級爲外交事件,顯然意圖複雜。
中國外交部強調,當前黃海局勢是穩定的。韓國這種舉動有點多此一舉。
可以看出,韓國在黃海的強硬舉措除了海洋權益爭端之外,還有是其內政糾葛的投射。
在應對這種情況時,中國堅持通過對話解決但也不排除採取措施應對,更不會被韓國的政治操作挑釁所左右。
要知道,海洋事務的解決之道在於合作和溝通,而非劍拔弩張的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