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組織賽事的能力無與倫比”——專訪世界羽聯主席巴達瑪

新華社廈門5月5日電 題:“中國組織賽事的能力無與倫比”  ——專訪世界羽聯主席巴達瑪  新華社記者丁文嫺、田光雨、付敏  “無與倫比!”2025年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剛剛在廈門落幕,新任世界羽聯(BWF)主席巴達瑪·利斯瓦達恭對中國的辦賽能力讚不絕口。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她還談及正在試行的15分制改革,以及推動羽毛球成爲世界性運動的願景。

(小標題)“卓越、非凡、無與倫比”  談及中國,巴達瑪毫不吝惜讚美之詞。  “中國組織體育賽事的能力,尤其是羽毛球方面,實在是無與倫比。從規劃、後勤,到球迷體驗、媒體服務,中國羽協與當地組委會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卓越。”  2023年蘇州蘇迪曼杯、2024年成都湯尤杯、2025年廈門蘇迪曼杯相繼舉辦,再加上世界巡迴賽體系裡的中國公開賽、中國大師賽、年終總決賽,亞羽聯旗下的亞錦賽、亞團賽……近幾年,高水平羽毛球賽事在中國輪番上演。  “這體現出中國政府對各級體育事業發展的大力支持。中國在國際體育界取得的非凡成就,證明了中國具備長遠眼光和卓越的體育治理能力。”巴達瑪說。  本屆蘇盃決賽,超過1萬名觀衆來到現場爲國羽助威。賽事恰逢“五一”,爲城市假日經濟再添活力。巴達瑪稱讚道:“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熱情的觀衆,這爲我們的賽事增添了巨大能量和商業價值。”  她強調,BWF非常重視中國的信任和經驗,這是羽毛球實現全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期待中國舉辦更多大型賽事,與我們深化合作,提升這項運動的全球影響力。”

(小標題)試行15分制改革,BWF在盤算什麼?  世界羽壇近期的一個熱門話題是賽制改革。4月初,BWF宣佈,將在部分BWF三級賽事、國家級錦標賽等比賽中試行“3局15分制”的計分規則。而此前,BWF還試圖推行“5局11分制”。  巴達瑪認爲,對比目前的21分制,15分制有許多潛在優勢。“比賽會更激烈,比分會更接近,觀衆會更興奮。同時,比賽能更快地進入最關鍵、最激動人心的階段,有助於更早地吸引觀衆的注意力。比賽用時可能變短,有利於使賽程和轉播安排更加靈活,並減輕球員身體上的負擔。”  她介紹,BWF正在收集各方反饋,未來做出任何決定都會基於證據與廣泛考察,將維護羽毛球世界的最大利益。  此外,BWF體系下賽事繁多、賽程密集,不少球員反映這增加了傷病隱患。對此巴達瑪表示:“我們完全致力於保護運動員的健康和福祉。爲了使相關方案更合理,我們與運動員委員會、醫療委員會、賽事醫生小組、BWF運動科學項目的獨立研究人員等長期保持密切合作。”  如她所言,BWF從不排斥創新,而歸根結底,任何變革都必須服務於幾個核心目標——提升比賽觀賞性、吸引更多全球觀衆以及保護運動員的身心健康。

(小標題)讓羽毛球走出亞洲,BWF準備怎麼做?  每屆奧運會結束後,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都會從國際奧委會獲得資金,該筆資金根據項目規模、觀衆人數等進行分配。巴達瑪透露,羽毛球在分配規則中位列C級,正向着進入B級而努力。  “爲此我們必須繼續擴大全球影響力,增強在主要市場特別是亞洲以外市場的存在感,提升敘事能力,使賽事現代化,並塑造羽毛球運動員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巴達瑪說。  具體而言,她介紹,BWF將努力促進各方交流合作,使各國(地區)相互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案。“我會與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羽毛球發達國家(地區)聯繫,鼓勵它們在其中有更多作爲。”  身爲泰國人,巴達瑪特別提到了泰國發展羽毛球的經驗。在她擔任泰國羽協主席期間,昆拉武特等一批優秀運動員顯露頭角。她把這歸功於制定了長期戰略、重視基層人才培養以及所有相關方通力協作。  巴達瑪還格外重視明星運動員的引領作用。BWF2019年啓動“造星計劃”,指導球員運營社交媒體、打造個人品牌、分享生動故事。“真正的羽毛球巨星不僅僅是運動員,他們擁有強烈的個人魅力,能在球場內外傳遞這項運動的價值觀,激勵年輕一代。”她說。  “我們的目標是讓羽毛球成爲一項真正的世界性運動,成爲最具活力、最受推崇的奧林匹克運動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