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新生”,真的來了嗎?

閃電體育8月22日訊本週,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在國務院新聞辦相關主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足球工作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引發球迷熱議,用網絡熱梗來說,中國足球“真的是好起來了”嗎?

回顧過往,中國足球深陷泥沼,假賭黑橫行,成績一路滑坡,與國人的期待背道而馳。從國足主帥李鐵到足協多名官員因腐敗被查,足球領域的“病狀”觸目驚心,中國足球儼然成了過街老鼠。不論是不是球迷,一提中國足球大多反應都是“太臭了。”

目前,“假賭黑”治理確實成效顯著,足球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讓足球儘量迴歸到更純粹的競技本質。但僅僅是淨化土壤,恐怕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什麼是真正的良性發展?足球發展是個長期系統工程,填坑換土不代表就能栽樹乘涼。過去的改革方案未能很好落實,如今即便有了新的格局和整治成果,後續執行仍是挑戰。人才培養依舊是足球發展的關鍵,人才輸送通道不順暢,體教結合的優化推動等諸多基礎問題不解決,恐怕短期內中國足球的未來依舊黯淡。而在尋求光明的路上,能不能堅持信念摸黑走,一直走向光明,這需要強大統一的信念去同舟共濟。

當然,宏觀之下也有不少微觀的亮點帶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和啓發。以大連爲例,2025賽季場場五萬+的中超上座率令大家驚歎足球城的熱情,但足球城的今天不僅僅是靠金字塔尖——截至目前,大連市級男、女足青訓中心已培養精英球員733人,其中不少入選國家隊;當地265所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年均開展近1.6萬場比賽,帶動32萬人次參與,爲足球人才成長提供肥沃土壤。放眼全國,“村超”“蘇超”等民間賽事同樣搞得有聲有色,展現了中國足球不一樣的一面,世界第一大運動在中國有廣泛的羣衆基礎,競技體育和羣衆體育其實都是爲了共同的目標。

我們當然期待中國足球浴火重生,可在期待之餘,更要保持理性。足球的良性發展需要持續發力,真正將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持續淨化足球環境等等都需要從上到下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中國足球纔有可能真正走上良性發展道路,而不是成爲空談的惡性循環。

閃電體育 王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