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產向上重估成爲共識,“中國未來之板”爲何吸引全球投資者目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深圳報道

中國資產向上重估成爲全球共識。

5月19日至20日,由深交所主辦的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舉行。摩根士丹利、瑞銀、未來資產、美銀等多家外資機構看好中國市場,根據機構內部調研數據,外資機構正逐步提升中國資產配置比例,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正在增強。

中國市場爲何變得更有吸引力?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爲,中國AI產業實現彎道超車,引發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創新能力的重估,海外資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明顯增強。

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也認爲,人工智能發展與DeepSeek提振科技投資風險偏好是今年推動中國股票估值上行的敘事變化之一,也有力地推動了境內投資者的信心及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留意到,多家外資機構高度認可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正推動中國資產價值重估,人工智能、機器人、清潔能源、生物技術等新興領域成爲受到關注的行業板塊。

被視爲“中國未來之板”的創業板匯聚了一大批優質科技企業,在先進製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集羣化發展優勢明顯。

“當前,新能源、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創業板匯聚了大量此類創新型企業,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前沿陣地之一。”在易方達基金指數投資部高級基金經理成曦看來,創業板企業以創新驅動爲核心競爭力,注重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持續的創新投入使得這些企業能夠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服務,開拓新市場,保持競爭優勢,同時具備較好的成長潛力。

景順長城基金創業板50ETF基金經理張曉南談到,中國創業板自2009年設立以來,逐漸成爲全球投資者關注的重要市場,其獨特的優勢和潛力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富國基金創業板ETF基金經理曹璐迪則指出,創業板指覆蓋的電氣設備、醫藥生物、電子等高科技行業權重佔比超60%,這些行業與全球科技創新趨勢高度契合,成爲國際資本配置中國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標的。

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在增強

外資機構持續看好中國資產。

“近期通過與海外投資者頻繁溝通,我感受到無論是量化基金還是做市商,鑑於流動性等需求,一些海外投資者希望能更好地參與中國市場。”房東明在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上表示。

他認爲,人工智能發展與DeepSeek提振科技投資風險偏好是今年推動中國股票估值上行的敘事變化之一,也有力地推動了境內投資者的信心及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關注。

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中國在岸股票業務主管沈黎持有類似的觀點,在她看來,在當前的投資格局下,中國有多重優勢:一是政策“工具箱”儲備充足,能爲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二是中國市場估值吸引力仍然顯著;三是流動性有保障,保險、公募、社保、匯金公司等“長錢”都在給市場平穩運行保駕護航;四是人工智能研發、新消費和高端製造等相關賽道企業的增長潛力大;五是中美經貿高層會談進展超預期,有助於國際投資者提振風險偏好。

談及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未來資產環球投資(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安珠姬表示,外資機構正逐步提升中國資產的配置比例。

“市場對中國的興趣重新迴歸。”美銀中國區行政總裁暨大中華地區固定收益、貨幣及商品市場銷售部主管王偉則表示,“過去一週,我們在深圳的‘中國投資峰會’上會見了許多投資者。‘中國投資峰會’的投資者出席人數創歷史新高,證明了投資者的濃厚興趣,一些海外投資者多年來首次前往中國。許多投資者讚揚了中國最近的政策一致性和明確性,並看好中國持續的技術進步。 一些投資者指出,在岸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似乎也已恢復到 202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全球資產加強對創業板指的關注

創業板匯聚了大量創新型企業,被市場視爲“中國未來之板”。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中旬,創業板上市公司已超過1300家,總市值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成爲培育中國新經濟的“搖籃”和新質生產力的聚集地。

談及創業板對於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張曉南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創業板匯聚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領域,電力設備及新能源、醫藥、電子、計算機等多個高科技行業佔比逐年提升。寧德時代、邁瑞醫療等龍頭企業已形成全球競爭力。

其次從制度創新的角度來看,創業板作爲中國資本市場近年來改革的試驗田,推出了多項創新舉措。再次是從估值和盈利角度看,當前創業板的投資價值也非常凸顯。

最後,從投資便利度上看,國際投資者當前除了可以通過陸股通、QFII等渠道投資創業板,還可以通過ETF互通項目參與創業板投資。

“中國政策支持成長性企業的發展,帶動全球資產加強對創業板指的關注。”曹璐迪認爲,國家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創業板聚焦“三創四新”(創新、創造、創意,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較高,受益於國家對成長行業、新型科技行業的支持。

此外,創業板企業不僅在新興產業中表現活躍,也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創新模式。成曦舉例稱,一些創業板科技企業通過與傳統制造業合作,將先進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引入傳統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使得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投資者通過投資創業板指數,能夠便捷佈局產業升級發展趨勢,分享產業成長帶來的紅利。

與此同時,創業板具有較好的市場活力和彈性,交易活躍,估值彈性較大。在市場上漲階段,創業板指數往往能夠憑藉其高成長性和高彈性,實現較大幅度的上漲;在市場調整階段,雖然創業板指數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但由於其成分股多爲新興產業企業,具有較好的抗週期能力和成長潛力,從歷史來看在市場企穩後往往能夠率先反彈。

成曦提醒,在投資時,投資者也需要注意相關的風險。例如,創業板企業的業績波動較大,部分企業可能面臨技術研發失敗、市場競爭加劇等風險。投資者在投資創業板指數前,需要充分了解,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制定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