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轉向加拿大采購原油

本報記者 李 萌據彭博社17日報道,由於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中國煉油企業對美國石油的採購量大幅削減了90%,轉而以空前規模從加拿大進口原油。報道稱,加拿大西部的跨山管道擴建項目(TMX)去年投入商業運作,爲中國和其他東亞石油進口國獲取艾伯塔省油砂區的豐富原油儲備拓展了渠道。報道引述貨物跟蹤和分析公司Vortexa Ltd.的數據稱,今年3月,從跨山管道終點附近的溫哥華港運往中國的原油進口量飆升至前所未有的730萬桶,這一數字有望在4月進一步上升。與此同時,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石油量已從去年6月的峰值2900萬桶下降至每月300萬桶。彭博社說,自去年5月加拿大跨山管道擴建項目投產後,中國對加拿大原油的需求便開始增長。而隨着特朗普政府宣佈對全球徵收關稅,需求量進一步提升。加中能源與環境論壇總裁姜聞然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稱,“因爲貿易戰,中國不太可能繼續進口更多美國石油。他們不會只依賴俄羅斯或中東地區。來自加拿大的任何石油都將是值得歡迎的。”報道提到,儘管中國從北美進口的石油量遠低於從中東和俄羅斯的進口量,但加拿大的油砂是少數幾種價格相對較低、密度較高且含硫量較高的原油來源之一,中國許多最先進的煉油廠都具備加工這些原油的能力。對於亞洲煉油商而言,由於具有類似特性的中東原油(如伊拉克的巴士拉重質原油)價格相對較高,加拿大的油砂更具競爭力。另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行業人士稱,貿易戰爲澳大利亞牛肉出口創造了機會。2024年,美國對華牛肉出口額達16億美元,但因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和關稅,相關貿易已陷入停滯。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的谷飼牛肉在中國需求激增,2月和3月對華出口量同比增長近40%。報道提到,美國牛肉因關稅問題失去中國市場,而澳大利亞可能因全球貿易格局變化受益。香港《南華早報》報道還提及,巴西和中國的高級農業官員本週將在巴西利亞會面,就擴大巴西對華出口進行討論。據英國《金融時報》此前報道,根據巴西當地貿易協會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巴西對中國的牛肉銷售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3,3月中國進口的家禽同比增長19%。巴西米納斯港口集團國際總監羅德里戈·阿爾維姆表示,“中國正在迅速採取行動,不僅確保大豆的供應,而且確保其他商品的供應,這將導致對美國谷物的需求減少。”與一年前相比,1月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量下降了54%。以往美國高粱出口的90%和大約一半的大豆出口由中國購買。美國大豆協會主席拉格蘭在一封公開信中懇求特朗普與中國達成協議。“達成協議是當務之急。現在的農業經濟比他第一個任期時要弱得多。第一次貿易戰後,我們失去了近10%的中國市場份額,我們再也沒有奪回。”他寫道。一名美國農業人士表示,今年大豆、小麥、玉米或高粱的出口量也非常有限。由於關稅削弱了利潤率,許多中國糧商已經停止從美國進口。他說,“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到5月糧食出貨量可能會降至零,使今年迴歸正常的唯一方法是關稅回到零。”據路透社17日報道,中國將於4月23日倡議召開聯合國安理會非正式會議,譴責美國把關稅當作霸凌武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16日發佈報告預測,受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和不確定性上升影響,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3%。“所有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是單邊主義和霸凌行爲的受害者”,這場關於“單邊主義和霸凌行爲對國際關係的影響”的聯合國非正式會議概念說明寫道,“美國把武器化關稅作爲極限施壓的工具,嚴重違反了國際貿易規則,引發世界經濟和多邊貿易體系的嚴重衝擊和動盪,給全球和平與發展努力蒙上陰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就有關問詢表示,近期,美國罔顧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利益平衡結果,打着所謂“對等”“公平”的旗號濫施關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秩序和多邊貿易體制,嚴重損害各國利益和福祉。這種單邊主義和強權霸凌行徑也給聯合國和多邊主義事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林劍說,我們支持國際社會利用包括安理會在內各種平臺進行討論,深化對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危害的認識,重申對多邊主義以及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承諾,爲加強聯合國作用、維護各國正當的發展權益凝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