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印度大使談中印關係: 正處在改善發展關鍵階段,需要雙方積極有爲 ——中國駐印度大使徐飛洪接受《中國日報》書面採訪

中國日報4月1日電(記者 趙佳)在中國和印度建交75週年之際,中國駐印度大使徐飛洪接受《中國日報》書面採訪,從雙邊關係、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國際協作等領域解讀中印關係,展望兩國攜手發展前景。徐飛洪大使表示,縱覽75年關係史,中印關係雖歷經風雨起伏,但保持向前發展勢頭,友好交流合作始終是主流。當前,雙邊關係正處於改善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雙方進一步劈荊斬棘,積極有爲。中印關係早已超越雙邊範疇,中印團結合作,利在兩國,惠及亞洲,澤被世界。

一、今年是中印建交75週年,您如何評價當前的中印關係?在當前國際背景下,您認爲中印兩國應如何攜手合作,確保兩國關係穩步發展?您如何評價中印關係對地區乃至世界的影響?

印度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縱覽中印建交75年來的關係史,不難發現,兩國關係雖經歷風雨起伏,但總體保持向前發展勢頭,友好交流合作始終是主流。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印都應該是和諧相處的好鄰居、攜手前行的好夥伴。

去年10月,習近平主席同莫迪總理在俄羅斯喀山成功舉行雙邊會見,引領中印關係克服困難和挑戰,開啓新航程。此後雙方認真落實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加強各層級交往,取得一系列積極成果。兩國外長在多邊場合多次會見,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23次會晤、副外長/外秘級對話先後舉行,就中印關係、務實合作、邊界問題等達成諸多共識。這樣密集且富有成果的互動在過去幾年是不多見的,可以說,中印關係正處於改善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雙方進一步劈荊斬棘,積極有爲。

莫迪總理日前接受播客採訪時表示,歷史上,印度和中國一直互學互鑑,共同爲全球利益作出了貢獻;作爲兩大鄰國存在分歧很正常,關鍵是要確保分歧不會演變成爭端,雙方應通過對話建立符合兩國利益的穩定合作關係。這一表態體現出印方高層對中印關係的重視。中方第一時間通過外交部發言人作出了迴應,強調中印做相互成就的夥伴、實現“龍象共舞”,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我注意到不少印度媒體以“龍象共舞”爲標題進行了廣泛報道。的確,歷史不斷證明,中印關係早已超越雙邊範疇,具有廣泛的地區和全球影響。中印團結合作,利在兩國,惠及亞洲,澤被世界。

中印即將在春暖花開之際迎來紀念兩國建交75週年的重要日子。值此特殊時刻,我們願同印方一道,總結經驗、擘畫未來,妥處分歧,穩步推進各層級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中印關係沿着健康穩定的軌道向前發展。我深信,有兩國領導人領航把舵,有中印各界友好人士砥礪奮進,中印關係一定能夠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二、當前,兩國貿易額持續增長,中印應如何進一步深化經貿互利合作?中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您認爲中國式現代化會給兩國帶來哪些機遇?

中印都處在各自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發展是中印兩國最大的“公約數”。中國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印度也提出“2047發達印度”願景。 我們願與印方做現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加強發展戰略對接,相互成就,共同發展。

中印產業互補性強,經貿合作長期保持良好勢頭,惠及兩國和兩國人民。中國多年保持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根據中方數據,2024年中印雙邊貿易額爲1384.78億美元,同比增長1.7%。今年1-2月,雙邊貿易額達236億美元,同比增長2%。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今年的全國“兩會”都釋放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這將爲印度企業在華拓展業務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和更緊密的合作機會。中印實現優勢產業對接,可以產生“1+1>2”的疊加效應。

我們願同印方加強經貿等領域務實合作,進口更多適銷對路的印度產品,也歡迎更多印度企業跨過喜馬拉雅山赴華合作,通過“投資中國”共享中國發展紅利。希望印方爲中國企業營造公平、透明、可持續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擴大雙邊互利合作,爲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三、雙方同意恢復中國內地和印度間直航航班,併爲兩國人員往來和互派記者提供便利。目前有關進展如何?

今年年初舉行的中印副外長/外秘級對話期間,雙方同意恢復中國內地和印度間直航航班,並採取措施,爲兩國人員往來和互派記者提供便利。

據我瞭解,2019年中印每週運營約50班客運直飛航班。 受疫情等原因影響,中國內地同印度間客運直航中斷,至今尚未恢復。我經常收到一些印度和中國朋友的抱怨,因爲沒有直飛航班,在第三地中轉費時費力、十分不便。他們熱切期盼早日恢復兩國客運直航。媒體是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瞭解與認知的重要紐帶。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中方已兩年未能向印度派遣常駐記者。

目前雙方主管部門正就恢復直航、互派記者等問題密集溝通,商討具體方案。我們衷心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上述事項早日取得可視化進展,提升兩國人員往來與合作水平。

四、爲紀念中印建交75週年,兩國同意開展媒體和智庫交流、二軌對話及其他人文交流等活動。您能否介紹一下具體安排,怎樣看待人文交流在兩國關係中所發揮的作用?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印人文交流跨越歷史長河,歷經風雲變幻,沉澱出兩大東方文明交流互鑑的深厚根基,成爲中印關係生生不息的精神紐帶。

早在中國秦漢時期,中印兩國人民就開始了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印度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多次提到中國。中國的造紙術、蠶絲、瓷器、茶葉沿着古老的絲綢之路傳到印度,印度的歌舞、天文、建築、香料等進入中國。晉代法顯和唐代玄奘兩位高僧西行求法,天竺國鳩摩羅什和達摩祖師負笈東來,極大推動了中印文化交流融合。明朝航海家鄭和七次遠航、六抵印度。1937年日本開始全面侵華,印度國大黨發表宣言譴責日本侵略行徑。柯棣華大夫隨印度援華醫療隊前來中國,爲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這些都是中印兩國人民友好交往、互學互鑑的歷史佐證。

中方積極致力於促進中印人文交流。去年中國駐印度使領館共向印公民核發赴華簽證28萬件。今年第一季度核發赴華簽證約7萬件,同比增長約15%。不久前,中國駐印度使館同印度青年領袖聯合會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印青年對話,開啓了紀念中印建交75週年系列活動。根據中印副外長/外秘級對話達成的共識,今年中印還將開展一系列媒體、智庫、青年等交流活動,相信會在兩國人民心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和情感共鳴,推動更多有識之士投身中印友好事業。

五、國際形勢日趨複雜,中印是兩大發展中國家、全球南方重要成員,在金磚、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您如何看待兩國在這些機制中的合作潛力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作爲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兩支重要力量、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有生力量、全球南方國家的引領力量,中印又一次被推向時代前沿。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中印一個聲音說話,全世界都會傾聽;中印攜手合作,全世界都會關注。兩國要繼承和發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配合,維護髮展中國家正當權益,推動國際秩序朝更加公正、公平、合理方向發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能源糧食安全、恐怖主義等全球性挑戰,讓世界穩下來、好起來。

中方已接任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將以“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爲口號,舉辦100多項會議和活動,深化上合各領域務實合作。印方承諾全力支持中方擔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工作,將積極參與中方在上合組織框架下主辦的各項活動。中方願同印方及其他成員國一道,共同舉辦一屆友好、團結、成果豐碩的上合峰會,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上合力量”。

六、我們注意到您去年5月抵印履新後,會見了各界人士、走訪了許多地方,能否分享一下讓您印象深刻的事件?

我很榮幸受習近平主席委派,出任第十七任中國駐印度大使。到任10個多月來,我訪問了比哈爾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西孟加拉邦、泰米爾納德邦等多個邦區,追尋習近平主席10多年前訪印足跡,親臨玄奘、泰戈爾、柯棣華等中印友好使者從前求學和生活之所,感受印度快速發展的脈搏和多元文化的魅力。我真切感受到,中印之間既擁有緊密的歷史文化聯繫和相似的社會價值觀念,更有着共同的繁榮發展目標和堅實的民間友好基礎。

中印是世界上擁有青年人數最多的國家,兩國青年交流互動尤其值得一提。使館舉行了外交官進校園、“漢語橋”比賽和中印青年對話等一系列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我和同事們與印度青年朋友多次面對面交流。從他們朝氣蓬勃的臉上,我們看到了中印發展振興的希望;從他們對中國的好奇與嚮往中,我們堅定了對中印友好的信心。

習近平主席曾說過,“青年是人民友誼的生力軍”。莫迪總理也希望中印青年共築“信任與合作的長城”。的確,中印友好事業的希望在青年。我高興地看到,不少印度年輕的網絡博主在中國品美食、逛夜市、坐高鐵,用他們的鏡頭展示了一個開放安全、活力滿滿、真誠友善的中國。衷心希望兩國青年朋友多去對方國家走一走、看一看,成爲中印兩國人民交心交友、互學互鑑的友好使者。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