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偉達”,要IPO了

英偉達市值重回全球第一沒幾天,“中國英偉達”便踏上了IPO之路。

6月30日,摩爾線程和沐曦股份同時申請在科創板上市。再加上已處於上市輔導階段的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意味着國產GPU四小龍都已在推進上市了。

短短數年時間,這四家國產GPU明星獨角獸便能發展到如此程度,離不開衆多投資者的支持。即便是保守估計,也已有上百家投資機構在這個賽道砸下了上百億元。

紅杉中國、深創投、IDG資本、經緯創投、啓明創投、高瓴創投、紀源資本、五源資本、騰訊、字節跳動、聯想創投、洪泰基金、華登中國、上海科創基金、國調基金、鬆禾資本、華映資本、高榕創投、基石資本、源碼資本、BAI資本、真格基金、CPE源峰、中金資本、春華資本等等,可以說有頭有臉的投資機構都已入局。

國產GPU公司,爭做“中國英偉達”

國產GPU四小龍的創業故事,得從2018年講起。

那個時候,隨着中美科技競爭加劇,國產GPU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同時市場也在持續擴大。得益於數十年的全球合作,這批國產GPU公司的核心團隊大多已在芯片領域深耕多年,最終爲投身國產GPU創業浪潮埋下伏筆。

從清華大學無線電85系畢業後,趙立東又拿到美國猶他州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碩士學位。此後,他一直在硅谷半導體芯片行業工作,還參與成立了AMD中國研發中心。

看到國內人工智能算力領域存在巨大機會,他從紫光集團副總裁的位置離開後,與前AMD同事張亞林於2018年在上海創辦了燧原科技,率先開始攻克國產GPU。

一年多後,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張文也選擇進入這個賽道。在這次創業之前,他不僅做過律師,還在投行工作過,後來又跟着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一起創業做公司,並且也在商湯科技擔任過總裁。

雖然沒有任何GPU公司的開發或管理經驗,但抱着做出頂尖通用計算芯片產品的想法,張文成功說服了衆多GPU領域的牛人加入,並讓這些人成爲在上海成立的壁仞科技的核心團隊。

隨着行業趨勢逐漸明朗,摩爾線程和沐曦股份於2020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成立。至此,國產GPU四小龍出現在衆人的視野中,並且開啓了各自的征程。

作爲黃仁勳曾經的重要“副手”,擔任過英偉達全球副總裁和中國區總經理的張建中,曾帶領團隊建立了GPU在中國的完整生態系統,並把大中國區打造成英偉達在全球最重要的GPU市場。“打造中國最好的全功能GPU”,成爲他創立摩爾線程的初衷。

至於沐曦股份,則是由曾在AMD工作多年的陳維良和楊建、彭莉創立。這家公司的核心成員,平均擁有近20年高性能GPU產品端到端研發經驗,曾主導過十多款世界主流高性能GPU產品研發及量產,包括GPU架構定義、GPU IP設計、GPU SoC設計及GPU系統解決方案的量產交付全流程。

如今,國產GPU四小龍都已踏上IPO之路,並有望成爲“中國英偉達”。經過5年左右的發展,成立時間靠後的摩爾線程和沐曦股份反倒率先遞交了招股書,開始爭奪“國產GPU第一股”的稱號。

商業化壓力大,尚未實現盈利

短短數年時間,國產GPU四小龍便在業務上實現了一系列突破。

從定位來看,摩爾線程以自主研發的全功能GPU爲核心,致力於爲AI等高性能計算領域提供計算加速平臺;沐曦股份則是專注於自主研發全棧高性能GPU芯片及計算平臺。

對於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而言,前者將重心放在研發原創性的通用計算體系和在智能計算領域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後者專注於人工智能領域雲端算力產品及爲通用人工智能打造算力底座。

按照招股書的說法,摩爾線程已成功推出四代GPU架構,產品覆蓋AI智算、高性能計算、圖形渲染、計算虛擬化、智能媒體和麪向個人娛樂與生產力工具等應用領域,從2022年開始的三年收入共超過6億元。

沐曦股份則是已係統掌握先進製程GPU芯片及其基礎系統軟件研發、設計和量產技術,產品覆蓋人工智能計算、通用計算和圖形渲染,其中GPU產品累計銷量超過25000顆。從2022年算起,他們39個月的收入合計超過11億元。

與此同時,壁仞科技發佈的壁礪系列芯片打破了此前一直由國際巨頭保持的通用GPU全球算力紀錄,其中一款產品已全面量產併成功實現商業落地。

至於提供AI加速卡、系統集羣和軟硬件解決方案的燧原科技,產品能應用於泛互聯網、智算中心、智慧城市等行業和場景,並且已經與合作伙伴聯合建成國產萬卡推理集羣。

時至今日,國產GPU四小龍都實現了一定規模的營收。但受研發等因素影響,他們目前都處於虧損狀態。據《財經》報道,2024年,這四家國產GPU公司的營收,最高達到14億元,最低僅爲2-3億元,沒有一家實現盈利。

同年,摩爾線程和沐曦股份的淨虧損都超過14億元,而在研發上的投入分別超過13億元和9億元。這番操作下來,摩爾線程和沐曦股份都擁有了不俗的研發實力,分別獲得授權專利超過400項和250項。

由於與英偉達存在不小的差距,國產GPU四小龍選擇奮起直追,於是上市成爲他們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

在摩爾線程和沐曦股份的規劃中,他們準備通過此次上市分別募集80億元和39億元,資金的主要用途便是用於產品研發。

正如摩爾線程所言,實現真正的自主可控GPU需要全方位技術積累與長期系統性投入,公司上市的一個重要目的便是——攻堅GPU核心技術壁壘,構建自主可控技術和產品體系。

一批明星獨角獸,誕生了

通過觀察國產GPU四小龍的發展情況,不難發現衆多投資者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2020年開始,國產GPU賽道迎來融資狂潮。成立9個月後,壁仞科技創造了3周就融一輪的速度,最終在成立不到2年的時間累計融資超過47億元。

如今,這家公司獲得了啓明創投、IDG資本、華登中國,平安集團、高瓴創投、格力創投、鬆禾資本、雲暉資本、國盛資本、招商局資本、華映資本、耀途資本、高榕創投、基石資本、新世界集團、源碼資本、華創資本、BAI資本等數十家機構青睞。

摩爾線程的融資速度同樣驚人。成立一百天時,他們便獲得了數十億元。據媒體報道,只用一個月,摩爾就搞定了從確認估值、設計交易結構到交割的全流程,留給投資機構的時間只有2-3周,其中最快的投資方一星期就完成了交易。

獲得紅杉中國、深創投、紀源資本、五源資本、招商局創投、騰訊、字節跳動、聯想創投、小馬智行、海松資本、洪泰基金、厚雪資本、策源資本、中國移動、中關村科學城等支持後,累計完成七輪融資的摩爾線程的投前估值也超過246億元。

在那段瘋狂融資的時間裡,沐曦股份和燧原科技同樣獲益頗多。

時至今日,沐曦股份累計融資達到數十億元,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經緯創投、聯想創投、上海科創基金、浦東資本、國調基金、復星銳正資本、東方富海、葛衛東的混沌資本等,估值超過210億元。

得到騰訊、美圖、武嶽峰科創、紅點中國、真格基金、上海科創投、CPE源峰、中金資本、春華資本、海松資本等認可後,燧原科技也拿到數十億元。

目前,國產GPU四小龍均已成長爲明星獨角獸。在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5全球獨角獸榜》中,摩爾線程的估值爲310億元,燧原科技的估值爲205億元,壁仞科技的估值爲160億元。

不久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宣佈,將在科創板重啓未盈利企業第五套上市標準,同時擴大第五套標準範圍,試點引入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制度。

這也意味着,對於國產GPU四小龍而言,IPO的進程有望得到提速。隨着他們陸續踏上IPO之路,大家都在期待着“中國英偉達”早日誕生。

參考資料:

1.《國產GPU創業潮:熱鬧與耐心》,晚點AUTO

2.《高估值高虧損,中國AI芯片公司上市決賽303天》,財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