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與16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
新京報訊(記者陳琳)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的主題是“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3月20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科技部副部長林新介紹,近年來,科技部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構建起多層次、全方位、廣領域的科技合作新格局。
加強政府間和民間科技合作,中國政府已與16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署了118個政府間的科技合作協定,加入了200多個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牽頭髮起了《國際科技合作倡議》《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得到了世界各個國家的廣泛響應。也積極拓展民間科技合作渠道,鼓勵科研人員、企業、科研機構、大學與國外加強對接合作。
加快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支持萬餘名共建國家青年科技人才來華短期開展科技交流,建設70餘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面向阿拉伯國家、東盟地區等建設10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在推動技術轉移擴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牽頭髮起“深時數字地球”“海洋負排放”兩個國際大科學計劃,積極參與全球科技治理。
她表示,科技部還將進一步拓寬政府間和民間科技合作。首先,構建更爲緊密的科技合作伙伴關係。以元首外交爲引領,與世界各國深化各領域的科技合作的機制,促進人才、技術、成果、平臺等多維度合作貫通,也支持渠道廣泛、形式多樣的民間科技合作。
其次,加快構建科技開放的創新環境。擴大科技計劃、科研數據、科研經費、科研設施等科技要素對外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科技服務規範,鼓勵外資企業在華研發,完善來華工作、居住、出入境等便利化的措施。
三是高質量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舉辦“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和“一帶一路”科技創新部長會議,紮實推進科技人文交流、聯合實驗室、技術轉移、科技園區等重點合作任務。
最後,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深入踐行國際科技合作倡議,面向全球科學發展和應對共同挑戰的一些重點領域,組織開展聯合研究。
編輯 張牽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