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人員培育出能存活至成年的“雙父”小鼠
新華社北京/洛杉磯2月3日電 中國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說,他們通過胚胎幹細胞工程技術,成功使雙親都是雄性的小鼠存活至成年。新研究有助於加深對與印記基因相關疾病的理解。
哺乳動物存在一種印記基因機制,其大多數基因能均等地表達來自父母雙方的遺傳信息,但有一小部分基因帶有“印記”,只能從父源或母源一方的染色體上表達,因此使後代需要有來自父母雙方的基因才能正常發育。此前研究顯示,即使能夠人工培育雙親都是雌性或雄性的哺乳動物胚胎,這種胚胎也會因爲印記基因的影響而在發育過程中停止生長。
中國科學院、中山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移碼突變、基因缺失和調控區編輯等技術修改了20個關鍵的印記基因,使“雙父”小鼠胚胎的發育能力顯著改善。研究人員用這種方式培育的部分小鼠胚胎成功誕生,並存活到成年。
實驗顯示,用這種方式培育的“雙父”小鼠還無法達到普通小鼠發育水平。僅有11.8%的“雙父”小鼠胚胎能發育到出生,而存活到成年的小鼠全部不育,並且壽命僅爲普通小鼠的約60%。
研究人員認爲,新研究有力表明印記基因是阻礙哺乳動物單性繁殖的主要障礙。這種方法可以顯著改善胚胎幹細胞和克隆動物的發育結果,相關技術未來有望用於再生醫學領域。
根據國際倫理規範,這類技術不允許用於人類繁殖領域,僅限於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團隊表示,將繼續探索如何通過印記基因修飾提高胚胎髮育潛能,並計劃將這類技術應用於猴子等更大型哺乳動物的單性繁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