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旭陽集團“收編”億華通 低成本灰氫能否破局燃料電池困境?

在公告收購定州旭陽氫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陽氫能)十幾天後,億華通(SH688339,股價24.90元,市值57.68億元)於3月12日晚發佈交易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旭陽氫能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

同日,旭陽氫能的控股股東中國旭陽集團(HK01907,股價2.73港元,市值118.60億港元)亦公告表示,交易和增資完成後,公司將成爲億華通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低於30%但控制其董事會。這意味着億華通被中國旭陽集團“納入麾下”。

目前,旭陽氫能的最終交易對價尚未公佈,億華通爲交易發行股份的價格爲18.53元/股,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5.5億元。

在整合產業鏈之外,中國旭陽集團所產灰氫也有利於億華通大幅降低氫能利用成本。有行業分析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3月灰氫(即化石能源制氫)生產成本在10元/千克;綠氫(即電解水制氫)價格主要受制氫設備和用電價格影響,2024年全國電解水制氫成本在21元/千克至46元/千克之間。也就是說,灰氫成本是綠氫的一半不到。

氫燃料電池盈利難

中國旭陽集團主營業務涉及焦炭、焦化產品和精細化工產品,也是全球最大的獨立焦炭生產商及供應商。旭陽氫能聚焦液氫製備儲運的技術研發和綠氫製備裝備的技術研發,業務主要是用工業副產氣合成氨及氫氣。

億華通主營氫燃料電池系統(氫能發動機)及技術服務,氫燃料電池系統佔公司營收的絕大部分。對於此次交易,億華通表示,收購旭陽集團氫能相關資產,可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在氫能源產業鏈的上下游佈局,進一步打通終端應用場景,發揮雙方在氫能領域的業務協同效應,助力上市公司成爲以燃料電池爲核心,業務覆蓋氫“制-儲-運-加-研-用”全鏈條的綜合清潔能源供應商。

不過,億華通的氫能生意業績一直“不太理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氫燃料汽車銷售量爲5405輛,同比略有下滑。截至2024年底,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約2.4萬輛,按當前增速來看,這與國家《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中要求的2025年末保有量約5萬輛相比有較大差距。

賽迪顧問雙碳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氫能技術創新活躍度較高,行業發展的阻礙主要體現在產業鏈協同弱、應用場景少、制氫成本高、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標準不完善等方面,制約較強的因素主要圍繞協同弱、應用少和制氫成本高三個方面。

中集集團(SZ000039,股價8.73元,市值471.31億元)總裁戰略顧問鄭賢玲表示,從全世界來看,氫能發展都是從交通領域切入。從市場來看,目前應用集中在商用車,乘用車纔是接受氫能的最大市場,應實行商用車和乘用車發展並舉。

受行業發展影響,億華通近年來面臨較大經營壓力,自2020年以來持續陷入虧損。今年2月27日發佈的2024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億華通全年營業收入3.6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4.21%;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虧損4.53億元。公司稱,主要是宏觀經濟環境的複雜嚴峻和燃料電池行業正處於產業化初期,公司產品燃料電池系統銷量下滑,且燃料電池行業市場競爭激烈,產品的銷售價格降幅大於成本降幅。

從行業來看,氫能行業研發投入大,收入來源較少,普遍面臨不盈利的壓力。作爲氫能概念股的雄韜股份,也曾因氫能產業鏈投入的研發費用巨大,導致公司2021年首次虧損。到了2023年,雄韜股份的燃料電池業務佔公司營收比不到1%。

億華通氫能利用成本將大幅降低?

氫能公司盈利難,單打獨鬥很難維繫發展。而對中國旭陽集團來說,將億華通“收入囊中”正是拓展產業鏈的機會。

億華通發佈的交易預案文件顯示,中國旭陽集團把氫能業務作爲重點發展戰略,並已成爲京津冀地區規模較大的高純氫供應商,在液氫、綠氫、綠氨等領域也進行了廣泛的產業佈局和深入的技術研發。

鄭賢玲告訴記者,以當前政府和整車廠的態度,短期內形勢對燃料電池不太樂觀,億華通單純做下游風險比較高。而有了上游行業參與,億華通就將演化爲氫能源企業,或者能源裝備企業、能源服務企業,“我認爲會好很多”。

李龍認爲,在產業鏈協同方面,制氫、儲運氫、用氫等領域獨立發展現象仍較爲普遍,尚未形成產業集羣效應。“中國旭陽集團控股億華通這一事件,從本質上來看是資源整合,億華通主攻用氫領域,即燃料電池系統、電堆等生產製造,旭陽氫能聚焦制氫領域,可生產高純氫、綠氫。對氫能產業而言,本次交易爲產業鏈協同發展提供了試驗田,可通過連通制氫、用氫兩個環節,加速氫能一體化佈局,打造成本優勢,推進規模化進程。”

在整合產業鏈之外,中國旭陽集團所產灰氫也有利於億華通大幅降低氫能利用成本。據德邦證券2024年7月研報,中國旭陽集團地處華北,地區焦炭產量豐富,具備利用焦炭副產煤氣制氫條件。研報顯示,中國旭陽集團具備3.6萬噸/年制氫能力,並在定州、邢臺、保定建有3座加氫站,河北總計建成投運12座加氫站,總加氫能力3噸/天。

李龍告訴記者,灰氫成本主要受煤炭價格影響,3月的灰氫生產成本在10元/千克;綠氫價格主要受制氫設備和用電價格影響,2024年全國電解水制氫的成本在21元/千克至46元/千克之間,綜合來看,當前國內的綠氫生產成本是灰氫的2倍以上。

因此李龍認爲,低成本灰氫有利於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長期看,灰氫爲推動綠氫行業降本提供了明確的競爭目標,“鮎魚效應”影響下,綠氫產業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協同、電價調整等措施不斷降低生產價格,有利於加速行業發展。

記者注意到,億華通也將發力研製綠氫裝備。公司在公告中表示,目前綠氫製備裝備的研發是佈局氫能領域的各大廠商的未來方向之一,電解水制氫相關核心裝備和技術的研發需要旭陽氫能持續加大研發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