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星脫軌123天 畫面首次公佈 太空救援驚心動魄

平均年齡不到34歲的科研團隊進行了一場緊急「太空救援」,讓衛星最終絲滑入軌。(取材自江西新聞聯播)

去年,「DRO-A/B衛星發射異常」的消息引發關注,這顆衛星脫軌的畫面首次公佈,在2024年3月13日至7月15日的123天時間裡,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4歲的科研團隊進行了一場緊急「太空救援」,讓衛星最終「絲滑」入軌。這場驚心動魄的「太空救援」,有學生參與救援寫2萬行代碼。

綜合新京報、人民日報報導,2024年3月13日20時51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遠征一號S上面級發射DRO-A/B衛星,運載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上面級飛行異常,衛星未準確進入預定軌道。該顆衛星「負傷」後,太陽翼呈近90度彎折,如折斷的翅膀,卻在深空背景下倔強舒展。

4月15日,在「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學術研討會」上,這場救援背後的故事對外公佈。

時針撥回2024年3月13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張皓與數十名科技人員注視着屏幕,翹首以盼一個歷史性時刻─中國人將首次開啓地月空間遠距離逆行軌道(Distant Retrograde Orbit,簡稱DRO)的深度探索。

地月相距38萬公里,其間,有着無數條軌道,其中一條名爲DRO的特殊軌道,被航天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視爲「地月空間中的天然良港」,一大特性在於這條軌道穩如磐石,航天器無需頻繁調整即可駐留數百年。

這條距離地球31萬至45萬公里的特殊軌道,是連接地球、月球、深空的「十字路口」,是人類尚未開發利用的新疆域,也是支持載人深空探索的新起點。

沒人料到,這次寄望星辰的遠征,竟以一場驚心動魄的「太空救援」拉開序幕。

地面測控數據顯示,重達581公斤的雙星組合體以每秒超過200度的速度瘋狂翻滾。「這相當於每1.8秒,翻一次跟頭,離心力足以將太陽翼像紙片般撕碎。」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白濤解釋,「常規大衛星每秒轉幾十度就可能散架。」

幸好,這場持續120多天的「太空救援」,在2024年7月15日迎來終章。當「負傷」的雙星組合體滑入預定軌道,救援團隊有人偷偷抹眼角的淚。

據知,有幾位學生也參與到「太空救援」中:中國科學院大學95後博士研究生孫洋快速算出DRO備份軌道入軌參數;兩位95後研究生李霜琳、蒲京輝開發星上自主導航與時間同步程序,寫的2萬行代碼已在太空運行;00後博士研究生尹永辰精確複覈每次控制參數。

這場地月大救援不僅挽回了價值數億元的衛星,還驗證了多項「全球首次」:航天器DRO低能耗入軌、117萬公里超遠距離星間通信、天基測定軌新體制等等。

「負傷」衛星畫面首次公佈。(取材自江西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