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臺光子計數CT發佈 AI+醫療新邊界由此拓境
撰文 | 懂懂
編輯 | 秦言
來源:懂懂筆記
十年一劍,破繭成蝶。東軟醫療自主研發的中國首臺光子計數CT NeuViz P10橫空出世。
這不僅是東軟在 CT 創新上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一個歷史轉折點,更是中國 CT 技術的一次里程碑式突破:它既攻克了國家在高端醫療裝備領域的 " 卡脖子 " 技術難題,又憑藉超高清影像與數據智能重塑診療流程,更將通過生態協同,讓技術優勢轉化爲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指數級增長。
技術突破
從“國產替代”到“全球定義權”
近日,中國高端醫療裝備產業迎來振奮人心的消息:東軟集團旗下的創新公司東軟醫療,自主研發的NeuViz P10 碲鋅鎘光子計數 CT,正式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
NeuViz P10 的核心革新,在於其搭載的碲鋅鎘(CZT)光子計數探測器,徹底顛覆了傳統 CT 的成像原理。傳統 CT 採用 "X 線→閃爍晶體(轉換爲可見光)→光電二極管(轉換爲電信號)" 的能量積分模式,而 NeuViz P10 通過 CZT 半導體晶體直接捕獲並讀取單個 X 射線光子信息,實現 "光子直讀"。
這兩代產品的技術原理截然不同,如同從黑白電視躍遷至彩色電視、從功能手機升級到智能手機的革命性飛躍。NeuViz P10由此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超高清成像、超低輻射劑量以及多能量成像突破。
東軟已躋身全球唯二的光子計數CT量產企業之列,緊隨西門子之後。更值得關注的是,東軟憑藉全球首創的 8 釐米寬體探測器,一舉超越西門子 5 釐米的“桎梏”,破解了寬體掃描的臨牀瓶頸。這個突破,不僅重新劃分了行業技術邊界,更奠定了東軟在高端影像領域的全球引領地位。從 2016 年啓動預研,到 2025 年獲批上市,東軟醫療用十年時間,延續了 28 年前研製中國第一臺 CT 的輝煌,實現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蛻變。
中國首臺光子計數 CT 的突破,蘊含着三重深遠價值:
第一重是中國在全球醫療產業地位的上升。
東軟成爲全球第二家、中國首家實現光子計數 CT 量產的企業。在國際 "GPS" 三巨頭中,西門子雖實現量產但技術參數被東軟反超,飛利浦和 GE 仍處於研發階段。這標誌着中國已從 CT 技術的 "跟跑者" 躍升爲光子計數 CT 的 "領跑者",高端醫療裝備躋身全球第一梯隊,更邁向技術輸出新階段。
第二重是破解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
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高端醫療裝備的自主可控,是保障穩定供應與技術迭代主動權的關鍵,更是國家公共衛生體系與國民健康安全的重要基石。"十四五" 規劃將高端醫療影像設備列爲重點發展領域,大力推動 "國產替代" 以解決 "卡脖子" 問題。NeuViz P10 通過自主研發碲鋅鎘(CZT)光子計數探測器,突破晶體生長、芯片封裝等核心技術,使中國首次在高端影像設備核心部件上實現自主可控,避免了 "芯片斷供" 式的風險,是東軟踐行國家高端醫療設備自主可控要求的重大成果。
第三重是成本下探促進醫療普惠。
進口設備價格高昂一直是醫療行業的痛點。以東軟爲代表的國產 CT 機面市後,已大幅降低基層醫療成本。當前,西門子光子計數 CT 價格約 5000 萬元,而東軟的國產化替代產品預計價格至少低 50%。成本下降將加速高端設備向基層滲透,有效緩解 "看病難" 問題。
可見,此次技術突破的價值已遠超 "國產替代",標誌着中國在高端醫療設備領域已初步具備全球定義權。
重構診療流程
爲大健康產業注入新動能
醫療健康產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複雜生態系統。隨着人口老齡化加速,我國健康醫療產業正面臨巨大挑戰與變革。如今的大健康概念,早已突破 "治病吃藥" 的傳統邊界,形成覆蓋預防、診斷、治療、康復、保健、照護的全流程閉環。
作爲新興產業,大健康領域正從兩個維度持續進化:一方面,技術變革在各環節加速創新,從基因早篩預測風險到 AI 影像精準診斷,從智能康復設備重建功能到遠程照護系統守護晚年;另一方面,大健康以人爲核心重新編織健康網絡,將碎片化的醫療行爲整合爲貫穿生命全程的無縫守護。
作爲中國大健康領域佈局最早、覆蓋最廣的企業,東軟始終在這兩大維度持續深耕。此次光子計數 CT 的突破,正是東軟在大健康領域創新的縮影 —— 通過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重構診療流程,爲未來健康事業拓展無限可能。
NeuViz P10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核心價值在於兩點:一是更精準,二是更安全。
傳統 CT 機最高分辨率爲 20 lp/cm,而 NeuViz P10 以 50 lp/cm 的超高分辨率實現 150% 的提升,可清晰識別 0.1mm 的微病變;同時,其 "0" 電子噪聲特性結合 ClearInfinity 算法,在顯著提升圖像質量的同時,大幅降低輻射劑量和對比劑用量,爲兒童、青少年、孕婦及需頻繁檢查的慢病人羣提供更安全的影像檢查方案。
這種 "更精準、更安全" 的特性,在大健康全週期中擁有廣闊應用空間:
在預防醫學領域,結合基因組數據與光子計數CT的超高分辨率成像,可於無症狀階段識別器官微結構變化,推動疾病篩查從早期向超早期躍遷。尤其對於傳統影像難以捕捉的腫瘤微轉移病竈,光子計數CT憑藉其納米級分辨能力,有望實現突破性發現。更值得期待的是,基於光子CT數據訓練的跨病種影像組學AI模型,未來或能提前5年預警阿爾茨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爲高風險人羣留出更充裕的干預時間窗。
在精準醫療領域,多能量能譜成像技術通過解析不同物質的能量特徵,爲基因-影像關聯研究開闢新路徑,推動診療模式從“經驗醫學”向“定量醫學”躍升。以腫瘤治療爲例,該技術可實時追蹤化療藥物代謝分佈,精準勾勒腫瘤靶區邊界,最大限度保護正常組織免受輻射損傷。
在商業化層面來看,兒童和孕婦的輻射暴露降至接近胸片水平,使安全隨訪成爲可能。慢性病患者的累積輻射風險顯著下降,將提升其定期複查的依從性。這一安全低劑量特性,正使該技術成爲65歲以上人羣癌症精準早篩的首選方案,有望激活千億級銀髮健康市場。以前,安全隱憂是商業最大的障礙,而隨着安全問題的破解,光子計數CT的市場空間也將放大數倍。
作爲 "AI + 醫療" 的典型實踐,NeuViz P10 還重構了智能邊界:17 項 AI 技術覆蓋掃描前智能規劃、掃描中參數調控、掃描後深度學習重建及智能後處理診斷,全面提升效率與精度。在研發層面,其將多能量能譜成像常規化,爲斑塊成分分析、腫瘤定量與定性、藥物代謝追蹤等科研及精準醫療提供強大平臺,賦能影像組學和 AI 訓練。
大健康生態協同
讓創新釋放最大社會價值
以技術創新爲矛,以場景落地爲盾,東軟在這樣持續迭代的創新積累下,已經構建了覆蓋智慧醫療數字化、醫療設備、康養服務、專科醫院、金融保險、醫工人才等領域的完整的大健康生態,覆蓋從預防到臨終關懷的全生命週期,並且成爲大健康領域的創新引領者。
在醫療數字化領域,東軟服務 500 餘家三甲醫院、2000 餘家三級醫院,參與全國 200 多個城市的醫保平臺建設。國際數據公司(IDC)報告顯示,東軟已連續五年蟬聯中國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市場份額榜首。
在康養服務領域,雲醫院模式打通社會醫療資源,構建起從在線問診、居家護理到健康管理的全鏈條服務網絡,其首創的 "護理到家" 模式爲用戶帶來極大便利。平臺整合了 3.6 萬家醫療機構(含 3000 餘家醫院)、14.7 萬名醫生及 14.5 萬名資深護士,通過規模化資源整合與技術創新,實現對超 2 億人羣的健康服務覆蓋。
尤其在 "AI + 醫療" 的產業背景下,東軟憑藉深厚的技術積累與對醫療行業的深刻理解,不斷推出醫療大模型產品,覆蓋診前、診中、診後全流程的近百個醫療場景,包括智能門診導診、智能預問診、智能陪診、全科醫生智能輔助決策、智能病歷輔助生成等,全面提升醫療效率與服務質量。IDC《中國醫療大模型技術評估,2025》指出,東軟通過 "AI + 醫療" 的創新實踐,依託大健康聯盟實現規模化產業轉化,其醫療大模型已成功覆蓋衆多核心應用場景,展現出領先的全場景落地能力。
東軟在大健康領域的長期深耕,得到“國家隊”——通用技術集團的青睞,在去年戰略投資了東軟醫療。通用技術和東軟都在深度佈局大健康產業,並且在業務上有着很強的互補性。
通用技術集團在醫藥和醫院領域已經具有一定優勢,擁有環球醫療、中國醫藥兩家上市公司,旗下還有分佈在全國27個省市約400餘家醫療機構。
東軟是國內大健康領域佈局最早、覆蓋面最廣的企業,業務涵蓋醫院信息化、醫療設備、醫療保險、雲醫院、健康與醫療教育等。
通用技術集團與東軟的攜手,標誌着“國家隊”與民營領軍企業在醫療健康領域的一次深度戰略協同。雙方通過生態資源的深度融合,讓每一項技術創新都能更高效地轉化爲社會價值——生態協同將技術優勢轉化爲商業與社會價值的指數級增長。
以此次獲批上市的光子計數 CT 爲例,依託通用技術集團廣泛的醫院網絡與東軟的技術生態,NeuViz P10 將快速進入全國醫療系統,並與醫療機構共同開展場景創新,深入探索其在複雜疾病診療中的應用潛力,加速臨牀價值落地。
在 "AI + 醫療" 的大背景下,東軟大健康以國產化技術打破壟斷、以數據重構智能、以生態形成協同效應。未來十年,伴隨老齡化加深與國產替代加速,東軟或將成爲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智能化升級的 "隱形動脈"。
冷眼旁觀 麻辣點評 深入分析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