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本報記者 王 遠 劉玲玲

“中國不追求一枝獨秀,更希望百花齊放,同廣大發展中國家攜手實現現代化。”

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着眼全人類共同福祉,鄭重宣佈中國支持全球發展的八項行動,表明中國攜手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決心。

“習近平主席爲人民謀福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倡導和平而非戰爭、合作而非對抗、創造而非破壞,爲世界做出了榜樣。”巴西總統盧拉道出很多國家共同的感受。

中國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14億多中國人民整體邁入現代化,意味着形成一個超過現有發達國家規模總和的巨大市場。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不僅關乎中國人民福祉,也關乎世界各國人民福祉。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深入思考中國長期以來的實踐探索,深刻總結國際經驗,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論斷。

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一直追求和傳承的理念,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

“中國人自古以來信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天下爲公’、‘和諧萬邦’的理念,中國絕不會搞國強必霸,也不認同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因爲中國人從來沒有這種文化基因,也沒有這種野心。中國的發展始終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習近平總書記如是闡述中華文明深處的和平屬性。

歷史上,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這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中國不能走,也絕不會走。中國主張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與各國合作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迄今,全球進入現代化的國家也就20多個、總人口10億左右,仍有約6.73億人面臨飢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繁榮穩定不可能建立在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基礎之上,各國應該推動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韌性的全球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凝結着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人民情懷和天下情懷。

從下鄉插隊時“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的憧憬,到改革開放之初“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的夙願;從在福建工作時推動向巴布亞新幾內亞推廣菌草技術,到擔任國家領導人後幫助解決塞內加爾鄉村居民飲水問題……無論是身邊鄉親的日常生活,還是世界其他國家的民衆期盼,習近平同志始終牽掛在心。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到“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中國不僅致力於通過發展讓全國人民過上好日子,也致力於通過共同發展讓各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

在印度尼西亞,列車疾馳在雅萬高鐵上,乘客臘黎爲“中國技術”和“中國速度”豎起大拇指;

在盧旺達,鮮嫩的菌草破土而出,點亮德瑪斯等青年的創業夢和新生活;

在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喜獲豐收,稻農拉奈弗馬納納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圭亞那,太陽能燈照亮雨林深處村莊的夜晚,巴菲德·約翰和其他村民高興地歡呼起來;

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一系列重要理念、倡議的提出,一個個具體舉措的落實,無不蘊含着大黨大國領袖濟世爲民的情懷和擔當——“只有各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人權纔有基礎。”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需要以寬廣胸襟超越隔閡衝突,以博大情懷關照人類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思考全人類發展問題。

“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中國行動堅實有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1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