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失守 黃仁勳批美管制錯誤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21日在全球媒體交流記者會指出,「AI工廠」成爲新產業,臺灣供應鏈會持續成長。(姚志平攝)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21日在臺北罕見地批評,美國管制AI晶片出口,「根本是政策錯誤」,在拜登政府時代,輝達在大陸的市佔率達95%,現在卻只有50%,近乎腰斬,而空出來的市場佔比,已被大陸自己開發的技術取代。
出席臺北國際電腦展的黃仁勳,昨日於臺北文華東方酒店舉辦全球媒體問答記者會。媒體關心的議題,除他在主題演講時公佈的NVLink Fusion、新產品外,多數聚焦在輝達的臺灣總部、供應鏈佈局以及美國出口管制對輝達的影響。
美國政府在4月中旬通知輝達,其專爲大陸市場設計的AI晶片H20,需在政府覈准之下,才能出口至大陸,輝達因此在首季認列55億美元的存貨損失。黃仁勳坦言,禁令對輝達造成非常大的損失,而H20被禁止出口,必須沖銷數10億美元的庫存,令人心痛,金額幾乎與很多IC設計公司整季營收相當。
大陸市場對輝達有何重要?黃仁勳盤點3個原因,首先,全球有50%的AI研究人員在大陸,並貢獻很多優秀的AI模型,其中包括DeepSeek,對全球的AI成長有很大幫助。
其次,大陸是全球第2大電腦市場,預估明年大陸的AI市場規模上看500億美元,金額超過很多大公司的年營收;最後,輝達的晶片如果被禁止出口到大陸,會促使大陸公司加速自主開發技術,且大陸政府也給予相當大的支持。
黃仁勳指出,拜登政府時,輝達在大陸市佔達95%,但現在降到50%,失去的市佔被大陸自己的技術吃下,「若你問我對於出口管制政策是否不滿,沒有不滿,而是認爲政策錯誤」,因爲事實如此。
全球貿易情勢緊張,輝達的供應鏈如何應對,臺灣將扮演什麼角色?黃仁勳認爲,AI還在發展初期,未來10年世界各國會持續建設AI基礎設施,全球供應鏈的重整也正在發生,這是很好的時間點。
黃仁勳話鋒一轉強調,若期許產業持續成長,實現經濟繁榮,並達到經濟安全的地步,前提就是能源供給無虞,政府應該主導支持所有能源形式的發展,無論是氫能、核能、太陽能等最可行的技術,大家都會支持能源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