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保定點幫扶連續七年獲得“好”評

近日,官方通報了2024年度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成效考覈評價情況,中國人保連續第七年獲得評價“好”。

自2002年開始,中國人保定點幫扶工作已經進入第24個年頭,幫扶縣也增加到5個,是金融系統承擔幫扶縣最多的單位之一。

2024年,中國人保從人民羣衆急難愁盼問題出發,紮實做好產業、就業、消費、民生等一樁樁、一件件小事、實事,傾心、傾情、傾力答好定點幫扶這道“大題”。

“小產業”做好“大文章”

黑龍江樺川的大米、陝西留壩的食用菌、江西吉安的蜜柚、樂安的山茶油、四川紅原的犛牛……從荒坡旱地到“致富田”,從廢棄工廠到“產業園”,中國人保一個個產業幫扶項目都印證了,“小產業”也能激活鄉村振興“大動能”,帶動脫貧人口就業增收,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鄉村振興五年過渡期以來,中國人保在五個幫扶縣累計扶持產業項目100餘個,捐贈資金投入產業的額度超過1.12億元。

中國人保充分發揮保險功能作用2024年向五個定點幫扶縣累計支付各類賠款2.6億元。

在留壩縣,投入資金改造提升44個食用菌大棚,加固原有大棚結構,配置滅菌鍋爐、裝袋機等配套設施。支持燒房壩村食用菌產業發展,幫助近30戶村民發展食用菌產業。2024年全村產量80萬筒,成了名副其實的“菌棒生產大村”,每年帶動周邊1800餘人次就近務工。

在樺川縣,支持付士米業建成日產100噸稻米油生產線,打造全省最大的一級稻米油生產縣;配套420萬元打造集研發、培訓、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新型現代化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投入410萬元支持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改造升級。

在吉安縣,投入幫扶資金支持永和鎮錦源村水產養殖基地建設,預計實現村集體年增收18萬元。在養殖領域,累計發展養雞戶3000餘戶,年出籠肉雞3600萬羽,幫助1700餘戶脫貧戶增收。

“小技能”撐起“大夢想”

缺乏專業技術人才是制約農村全面發展的一大瓶頸,針對這一難題,中國人保深入調查瞭解各個幫扶縣的現實需求,圍繞現代化種養、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切實提升脫貧地區“造血能力”。

2021年以來,累計培訓鄉村振興基層幹部、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等超過3.6億人次。

中國人保還不斷強化人才支援,2024年,在鄉村振興領域中國人保各級機構在全國共有掛職幫扶幹部955人。

“小平臺”打開“大市場”

爲更好開展消費幫扶工作,中國人保2021年搭建了自己的消費幫扶平臺,架起了產銷之間的“連心橋”,一頭連着田間地頭,一頭連着餐桌消費,不斷把脫貧地區的“土特產”送出大山,送到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的千家萬戶,真正把產量變銷量、把銷量變價值,讓老百姓一年的辛苦變成實實在在的收入。

自平臺成立以來,累計上架超過4600款產品,消費幫扶金額超過2.33億元。

“小切口”撬動“大民生”

一間教室、一次問診,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關係民生的大事,中國人保聚焦教育、醫療這些“小切口”,辦成了一系列“可持續”“可感知”的好事、實事,書寫了一幅更有溫度、更具活力的民生畫卷。

紅原縣小學操場舊貌換新顏。紅原縣瓦切鎮小學建於1959年,多年使用後操場破損嚴重,極大危害學生活動安全。2024年,中國人保投入專項資金將原有損壞嚴重的青石板操場提升改造爲懸浮地板,爲學生提供健康安全的運動空間。

樂安縣受資助學生臉上笑開顏。中國人保在江西省樂安縣公溪鎮設立助學金,對家庭困難的30名學生進行資助,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樺川縣看病羣衆愁容變笑顏。中國人保投入60萬元支持縣人民醫院聘請北京及哈爾濱三甲醫院知名專家定期來樺川坐診,完成消化內科胃腸鏡手術1067例、腸鏡850例、超聲檢查90人次。

中國人保將堅持把爲羣衆謀福祉作爲開展定點幫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產業幫扶、強化人才支援、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爲鄉村全面振興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