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集體、鵬城實驗室中國算力網青年攻關團隊:攻堅克難勇攀算力網創新科技高峰

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鄭思)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鵬城實驗室中國算力網青年攻關團隊(以下簡稱“團隊”)喜獲我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該團隊共有156名成員,35週歲以下青年佔比82%。

這支年輕的團隊在加速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建設等任務中攻堅克難,全力突破原創性、前沿性技術難題,以青春的熱血和奉獻勇攀算力網創新科技高峰。“我們這羣年輕人能凝聚在一起做好科研,需要定力和堅持,這份榮譽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團隊負責人小余說。

探索:一支青年科研攻關團隊的誕生

2022年,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啓動,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體系成爲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舉措。

鵬城實驗室聞令而動、向需而行,牽頭推進原創性科技計劃——“中國算力網”,矢志在國際上率先建立起智能計算、超級計算與通用計算深度融合的新型算力體系。

“整個項目實施起來就像打一場硬仗,組建一支青年攻關團隊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務。”小余說,當時從鵬城實驗室各個研究線上抽調了青年人組建青年攻關團隊,整個團隊的技術是深度交叉融合的,涉及光纖通信、光通信、系統、軟件以及應用等多個領域,團隊成員協調配合系統性地解決問題,人數也從最初的10餘人發展壯大至100餘人。

完成體系建設既要前沿理論,也需要關鍵技術,還涉及一些重大示範工程,這就要求團隊成員深入“東數西算”工程一線瞭解算力情況。

“東數西算的幾個樞紐節點都在比較偏遠的地方,青年願意深入一線鍛鍊,也願意做一些有挑戰的事情。”小余說,未來人工智能應用到千行百業,都要運行在算力之上。數字時代算力網相當於基礎性設施,算力就像是水電,如何形成統一的算力供給、更加便捷地提供基礎設施,放眼全球還沒有人做過,需要做很多探索工作。

攻關:9個月高負荷研發“鵬城雲腦Ⅱ”

作爲科技博弈的主戰場,全棧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大型算力集羣建設一直是鵬城實驗室的主攻方向。

聚焦國產芯片計算性能受限等挑戰,在廣東省、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該團隊歷時9個月高負荷參與研發,以“深圳速度”研製完成首個全國產E級人工智能算力平臺“鵬城雲腦Ⅱ”,解決了中端GPU生態的國產替代問題。在此基礎上,團隊正在加快研發新一代“鵬城雲腦III”,着力打造面向6G超寬帶通信的雲網合一智能化工具平臺,算力將是“鵬城雲腦Ⅱ”的16倍。

“深圳有很好的創新文化和氛圍,鼓勵着我們不斷去探索。”小余加入鵬城實驗室以來,一直全身心地投入到算力網創新研發工作中。他說,“在鵬城實驗室,我們可以集中精力、聚焦戰略目標一心一意地做好科研,不用考慮科研經費、評價體系等其他因素,只需要把科研做好,個人自然就會有很好的發展。”

突破:奮力推動我國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小陳博士畢業後入職鵬城實驗室空芯光纖攻關組當天,團隊前輩指着一根晶瑩的玻璃管對她說:“這是能改變信息時代的‘光之隧道’,你敢不敢挑戰?”她點點頭,卻未料到前路艱難。

2023年10月,團隊在光纖傳輸距離問題上一籌莫展。一天,小陳意外發現某次異常數據中,特定頻段的信號畸變隨着傳輸距離呈現出某種規律。她連續兩週“泡”在實驗室、熬紅了眼,終於在某個夜晚成功構建出新的長距離傳輸模型。當晚,組員們的歡呼聲劃破了園區寧靜的夜空,點亮了樓宇間的聲控燈。

中國算力網是鵬城實驗室爲落實“數字中國”“東數西算”等國家重大戰略,牽頭推進的原創性科技計劃。未來,青年攻關團隊將繼續以青春之力不斷強化關鍵理論和技術長板,在重大科技工程實施方面挑大樑、擔重任,以實際行動奮力推動我國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