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市分行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賦能科技企業發展

郭維瑾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指出,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市分行立足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積極響應國家支持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的號召,紮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創新金融服務和信貸產品,推動“科技—產業—金融”深度融合發展,引導金融“活水”潤澤天津科技型企業。

金融創新助力企業成長

“我們企業的研發人員佔比70%以上,每年研發投入經費超5000萬元。”菲特(天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菲特”)總經理胡江洪介紹,菲特於2013年在天津成立,初期專注於爲汽車行業提供智能檢測服務。2017年,企業開始向製造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服務商轉型,探索人工智能算法、機器視覺等前沿技術在生物醫藥、汽車製造、化工等領域的應用。

“作爲一家典型的高技術、輕資產科技型企業,我們雖然手握300餘項知識產權,但卻缺少傳統大額融資方式所需要的不動產抵押物。”胡江洪坦言,在轉型的過程中,企業也曾面臨融資難、融資慢等難題,“之所以能夠順利破解困境、快速成長,背後離不開農行提供的全生命週期、全鏈條的金融服務,有效紓解了從產品研發到成果轉化的資金壓力。”

“以菲特爲代表的科技型企業,雖然成長性高,但可抵押資產並不多,此前一直是授信的難點客戶。”中國農業銀行天津河北支行副行長吳萌表示,“我們這次成功增投也是開啓了融資服務的新模式。”

吳萌介紹,今年3月,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市分行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尋求新型擔保方式,通過知識產權質押模式爲菲特增投貸款1000萬元,增授信至3000萬元,讓“技術流”變爲“資金流”,助力企業穩步發展。

“農行的金融賦能始終是我們快速發展的關鍵動能,在一筆筆金融支持下,我們推廣AI模型應用、拓展應用場景更有信心了。”胡江洪堅定地說。

深化服務助推成果轉化

走進天津智清未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清未來”)在天開津南園的研發基地,萬噸級先進微納米功能粉體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全力作業。

“我們生產的無機微納米粉體材料廣泛應用於可持續能源、綠色工業、建築、電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領域。” 智清未來總經理陳杰介紹,“這種新材料具有輕質、低導熱、隔音、耐磨、電絕緣性及熱穩定性等特點。”

2024年6月20日,智清未來落地天開園核心區,新廠區的投產準備工作也緊鑼密鼓地開展,但在原料採購、擴大產能的同時,企業也面臨着流動資金不足,且沒有可用於抵押的固定資產等問題,導致資金週轉遇到較大困難。

得知這一情況後,天開津南園管委會產教融合部工作人員迅速行動,爲企業對接了中國農業銀行天津津南支行。

在詳細瞭解智清未來的研發投入、市場潛力以及資金週轉情況之後,中國農業銀行天津津南支行迅速啓動“科創快速響應機制”,組建專項服務團隊主動靠前服務,結合企業特點推出“創享e貸”等適配產品,通過簡化流程、優化擔保方式,爲企業“量身定製”融資方案,僅用時不到一週就爲企業提供了250萬元信貸資金支持。

今年1月1日,世界首條先進微納米功能粉體制造生產線在天開高教科創園津南園順利投產。智清未來總經理陳杰說:“農行這筆貸款就像及時雨,讓我們在78天內實現了從廠房選址到生產線投產的奇蹟。”

中國農業銀行天津津南支行行長宋光玉表示,作爲在天開園設立的首家科技專營支行,該行持續深化與園區的合作,持續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截至2025年5月,已爲天開津南園21家企業提供超1.78億元融資支持。

作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市分行積極在全轄內組織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服務流程,助力包括科技型創新企業在內的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2025年以來,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市分行民營經濟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100億元,服務民營企業客戶近3萬戶。

下一步,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市分行將持續強化科技金融領域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完善民營企業金融支持政策,爲推動天津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農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