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河新能源船舶發展態勢:多種能源並行 梯次循序擴展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海南博鰲7月10日電(記者 王子謙)近日,交通運輸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積極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馮玥10日表示,中國內河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將呈現多種能源並行、梯次循序擴展的發展新態勢。
馮玥當日在2025年中國航海日新聞通氣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作上述表示。他解釋說,這一趨勢基於政策體系的持續優化、動力技術的迭代突破、能源供給的多元適配、市場需求的加速釋放及產業鏈條的協同完善而作出判斷。
他進一步介紹,中國內河船舶使用新能源清潔能源起步較早,經歷了從無到有、由點到面,目前已經基本實現規模化的應用,呈現液化天然氣(LNG)、電池、甲醇、氫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船舶多元並存、競相發展和快速推進的態勢。
截至2024年底,我國國內航行船舶中,已有液化天然氣燃料動力船舶600多艘,主要爲內河運輸船;純電池動力船舶485艘,主要是內河客船;還有少量的甲醇燃料動力船舶4艘,氫燃料電池動力船舶2艘,全部都是內河船。總體來看,我國內河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與國際基本“並跑”,其中,電動船舶主要在我國發展應用,近年來發展迅速,應用規模和水平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馮玥表示,從未來發展看,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內河船隊,船舶噸位、船型和應用場景複雜多樣,而能源動力技術變革又會受到技術成熟度、資源供應、成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未來難以實現單一新能源清潔能源全面替代的局面。
他介紹,爲進一步推動我國內河船舶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技術路徑聚焦,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聯合行業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和專家,共同開展了內河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技術路線圖研究工作,在綜合考慮能源資源稟賦、技術發展趨勢和航運承受能力基礎上,分別對貨船、客船等不同船型,內燃機、動力蓄電池、燃料電池、電驅動等不同動力型式,以及配套加註(充換)基礎設施等開展了研究,力圖明確不同時期、不同場景的能源技術路徑,現已取得初步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