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5月LPR報價下調如期落地,後續LPR報價下調空間收窄或更關注非息成本壓降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2025年5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爲:1年期LPR爲3.0%,5年期以上LPR爲3.5%,均下調10bp。繼去年10月下調之後,再度實現調降。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此解讀:

(一)5月LPR報價實現下調,主要源於:

一是5月7天逆回購利率下調10bp,LPR相應跟隨。

在新的貨幣政策框架下,7天期逆回購利率作爲主要的政策利率,成爲LPR新的“定價錨”,並通過強化各利率間協同,逐步疏通由短及長的利率傳導關係。

5月7日,爲應對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政策對衝,三部委宣佈了包括降準、降息在內的一攬子金融政策,全力支持穩市場穩預期。

其中,央行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0.1個百分點至1.4%,提出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同步下行約0.1個百分點,並通過利率自律機制引導商業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強化利率協同。

在此方向下,伴隨5月7日政策利率降息落地,本月LPR報價下調已成定局。

二是降準落地、存款掛牌利率下調,繼續改善銀行負債成本。

去年的兩次存款掛牌利率下調、叫停“手工補息”以及同業活期存款利率管控,使得銀行負債成本管控持續顯效,部分對衝了資產端收益率下行壓力。據央行統計,通過規範手工補息,爲銀行節省利息支出超過800億元。

5月15日,0.5個百分點的降準正式落地,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優化銀行負債結構、節約負債成本;同時,結構性政策工具降息25bp,預計每年可節約銀行資金成本大概150-200億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淨息差收窄壓力。

此外,5月20日,大行和股份行牽頭開啓第七輪存款掛牌利率下調。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下調5個基點;定期整存整取三個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均下調15個基點,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調25個基點;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下調15個基點。此次存款利率下調幅度大於LPR降幅,也有助於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爲LPR報價的下調創造空間。

三是繼續引導貸款利率下行,穩定有效融資需求。

在一季度信貸衝量之後,二季度信貸需求出現回落。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800億元,同比少增4500億元,信貸增速降至7.2%。其中,企業貸款增加6100億元,同比少增2500億元;住戶貸款減少5216億元,同比多減50億元。

經貿摩擦下內外部不確定性仍在,對市場預期和出口增長形成擾動,外貿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及居民相關信用擴張節奏放緩。

在此背景下,需通過LPR的適當下調,來引導貸款利率繼續下行,以進一步激發有效融資需求,穩定信用水平,呵護經濟修復。

四是降低偏離度,更真實反映貸款市場利率水平。

當前部分優質客戶的實際貸款利率已遠遠脫離了LPR,5月LPR報價下調後,較實際發生貸款利率仍偏高。

央行數據顯示,4月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爲3.2%,比上月低約4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低約50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爲3.1%,比上年同期低約55個基點。

爲提高LPR報價質量,更真實反映貸款市場利率水平、減少偏離度,滿足MPA考覈要求,LPR也存在進一步下調必要,以進一步提升報價有效性和精準性。

(二)後續LPR報價下調空間收窄,或更關注非息成本壓降

如果下半年國內經濟增長壓力加大,有效需求未明顯提振,不排除會再度實施貨幣寬鬆,進而帶動LPR報價相應下調。但短期看,伴隨中美宣佈達成階段性關稅共識,以及5月一攬子政策的逐步顯效,政策再度寬鬆的時點或相應後移。在銀行息差壓力仍大、貨幣政策“四重平衡”約束下,後續將從“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下降”轉爲“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或更多關注非息成本壓降,暢通利率傳導。

一是中美達成階段性關稅共識,短期經濟壓力有望減輕,政策再度寬鬆的時點或相應後移。

5月12日,中美雙方發佈《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雙方均取消91%的關稅至34%,並對其中24%的部分暫停90天徵收,僅保留剩餘10%的關稅。雙方表示將建立機制,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

中美關稅緩和,疊加降準降息等政策落地,預計二季度GDP增速仍可能達到5%左右的較高水平,短期內再度降息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下降,LPR下調時點也將相應後移。

二是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大幅下行,LPR報價連續下調缺乏動力和空間。

2025年一季度,受資產端重定價、消費貸“以價換量”較爲明顯以及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等影響,商業銀行淨息差較上年大幅收窄9bp至1.43%,跌至歷史低位。其中,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淨息差分別爲1.33%、1.56%、1.37%、1.58%,較上年分別下降11、5、1、15bp。

在新一輪降息帶動下,利率中樞整體繼續下移,資產端貸款利率仍將處於下行通道,銀行息差仍承壓,LPR報價短期內繼續下調空間受限。

三是政策致力於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後續或更加關注非息成本壓降。

近期發佈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貨幣政策基調在前期“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基礎上,加入了“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性”,穩息差、維持銀行可持續經營的重要性提升。

同時,在穩息差的同時,爲釋放更多支持實體成效,利率管控方向也從“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下降”轉爲“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表明在當前信貸成本已明顯降低的情況下,後續或更加關注非息成本壓降。

爲此,政策將推動“擴大開展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工作的試點”,由2024年的山西、江西、山東、湖南、四川試點,進一步向貴州、安徽、福建等多個省份擴展,並通過“貸款明白紙”詳細列明企業需承擔的貸款利息支出和各項非利息支出,列示收費主體、支付方式、支付週期等,減少信息不對稱,使企業對各項融資費用心中有數,提高融資“適配度”。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