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會長:馬中可通過深化經濟合作應對不確定性

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7月20日在京閉幕。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會長羅維堅在鏈博會期間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持續加劇的當下,馬來西亞與中國可以通過深化經濟合作,平衡外部不穩定因素。

作爲東盟今年的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與中國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貿易往來。數據顯示,中國與馬來西亞進出口貿易總額在2024年超過了1.5萬億元,中國已連續十多年穩居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則是中國在東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羅維堅告訴記者,馬來西亞作爲東盟重要國家之一,與中國簽有多項合作備忘錄。羅維堅特別提到,馬中合作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是“兩國雙園”——馬中關丹產業園與中馬欽州產業園,兩個園區目前企業入駐率已接近飽和,成爲中馬產能合作的典範。此外,馬中共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馬東鐵)項目已處於最後建設階段,預計將在2026年年底或2027年年初實現通車。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大型基礎建設項目在馬來西亞順利落地並實施。

當前,全球經貿格局正面臨着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衝擊。羅維堅坦言,關稅問題在短期內對本地區有一定影響。但他認爲,東盟地區人口結構年輕化,購買力強勁。不論貿易戰走勢如何,這一區域的龐大市場和經濟圈仍能激發強大內需。他還分析說,馬中兩國產業高度互補,合作潛力巨大,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東盟國家可以加強同中國的貿易往來,從而有效平衡外部不穩定因素,實現自身經濟的穩健發展。

羅維堅進一步解釋稱,中國和馬來西亞經濟聯繫緊密。馬來西亞的半導體、汽車工業以及食品加工等產業,與中國形成了互補關係。他舉例說,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而在東南亞,馬來西亞憑藉成熟的汽車產業以及在半導體和網絡通信等方面的堅實基礎,成爲最適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國家之一。馬來西亞的市場活力和產業鏈基礎,與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高度適配,爲雙方合作開闢廣闊空間。

在數字經濟領域,馬來西亞與中國同樣合作密切。羅維堅介紹說,中國的很多大型企業已在馬來西亞廣泛佈局,而馬來西亞在數字經濟領域投入巨大,未來有望取得更多突破。

談及本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給馬來西亞企業帶來的價值,羅維堅表示,展會聚焦的清潔能源、數字經濟與先進製造等議題,正是馬來西亞的關鍵發展方向。他期待能夠與中國企業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與繁榮。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萌 張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