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成功測試管道檢測機器人
參考消息網2月22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21日報道,中國在空間站上成功完成了空間站管道檢測機器人在軌試驗。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介紹,該試驗於前不久進行,旨在檢驗這款機器人能否有效適應管道環境及其安全性。
在一個搭建出的複雜模擬管道網絡中,目前駐守在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員們對這款機器人進行了試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表示:“試驗過程中,機器人平穩可靠地通過多種直徑的直管、彎管、錐管。”
空間站上的管道形狀各不相同,直徑差異很大,這使得一般機器人難以適應,也增加了機器人被卡住的風險。
爲了確保管道檢測機器人具有足夠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研發人員借鑑了海星等海洋生物的管足器官運動機理。
該機器人的被動機構使機器人腿部可根據管徑快速調整長度,以適應管徑變化;主動機構實時控制機器人腳部與管壁的壓力,保證機器人腳部與管壁可靠接觸。
據介紹,該機器人的“智慧大腦”利用全身傳感器信息給出運動策略,通過調整全身各關節位置、速度、力的輸出,使機器人平穩地在空間站管道內運動。
試驗還確認了一項安全功能可以正常運作,該功能旨在確保機器人在斷電後仍能從管道中被拉出來。
在試驗過程中,地面人員也實時監控機器人運動狀態,並通過分析獲取的相關數據,爲後續試驗提供依據。
自從神舟十九號乘組三名航天員去年晚些時候進駐中國空間站以來,該空間站上已經開展了各種各樣的試驗,包括在地外人工光合作用技術試驗中實現了高效二氧化碳轉換和氧氣再生新技術的國際首次在軌驗證。(編譯/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