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準療法逆轉鋰電池老化,電動汽車電池壽命延長
中國研究人員想出了一種針對舊鋰離子電池的新型“精準療法”,可使其恢復到接近出廠時的狀態。該方法由上海復旦大學的一個團隊研發,能使電池的放電循環次數延長至12000次以上。
這可能會對多個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像是電動汽車、智能手機和儲能設施這些。這種技術對於通常能進行1000到1500次循環(使用時長約6到8年)的電池來說是具有革命性的。
這項新技術依靠一種鋰載體分子,可將其注入舊電池以補充流失的鋰離子。就像人類的精準手術一樣,這種新方法能夠延長電池壽命,併爲減少電池廢棄物和環境污染帶來重要益處。
它還必須與各種活性材料和電解質高度兼容。爲此,他們利用機器學習,通過把分子特性轉化爲數字形式,並利用大量有機化學、電化學和材料工程數據集來確定潛在的候選物質。
結果,三氟甲磺酸鋰(CF3SO2Li)成爲解決該問題的理想方案。它相對便宜、易於製造,並且與當今大多數主流電池兼容。
經過嚴格測試,該團隊發現,接觸這種新分子的電池即使經過12000到60000次充放電循環後仍能保持接近出廠性能。這大大提高了目前500到2000次循環範圍的行業標準。
高(音譯)表示:“這種新的解決方案不僅能延緩電池報廢,還能大幅減少資源浪費和污染。無論是延長電池壽命,還是防止大規模浪費和環境污染,這種‘精準處理’都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技術解決方案。”復旦大學的一份聲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