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有底氣】精準發力 高效推動冰雪經濟行穩致遠

作者:王裕雄(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自如(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今年春節假期,我國各地的冰雪運動、冰雪旅遊持續火熱,成爲人們假期出遊的熱門選擇。從欣賞精美冰雕雪雕、霧凇景象,到盡情體驗滑冰滑雪的"速度與激情",從共享一把冬捕的豐收喜悅,到參與冰雪研學遊、冰雪大過年,人們在享受冰雪運動和冰雪旅遊樂趣的同時,也有力推動了我國冰雪經濟的發展。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25)顯示,2024—2025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閒旅遊人次有望達5.2億,旅遊收入有望超過6300億元。

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以來,我國不僅實現了"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的目標,跨越式發展的冰雪運動還與文化、旅遊、商業等多領域深度融合,激活了冰雪經濟發展潛能,帶動了冰雪經濟蓬勃發展。冰雪產業總規模從2015年的2700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8900億元、2024年的9700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1萬億元大關。當前,我國已經成爲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的冰雪消費市場,冰雪經濟正在成爲越來越重要的新經濟增長點。然而,我國冰雪運動起步較晚,基礎設施薄弱,產業鏈條尚不完善,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仍然面臨很多挑戰。對此,我們不僅需要借鑑冰雪經濟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也要立足我國冰雪經濟發展基礎和消費特徵,探索適合國情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精準發力,更好推動我國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

冰雪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創新

毫無疑問,近年來我國冰雪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北京冬奧會對冰雪運動參與和冰雪消費需求的"加速器"效應。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創新在冰雪經濟供需兩端發揮着關鍵作用,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快速發展,激發消費新活力,創造需求、放大需求;新技術應用更加廣泛,融合性越來越強,可持續發展模式更加清晰。從發展實踐來看,我國冰雪經濟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融合性冰雪服務產品和融合性消費場景的創新,二是各類新興技術在冰雪經濟領域的創新性應用。

創新融合性冰雪服務產品和場景。近年來,各地根據自然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推動冰雪運動與文化、旅遊、商業等多種業態的融合發展,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融合性冰雪產品和消費場景。一方面,大力發展冰雪運動賽事,持續開展"跟着賽事去旅行"和"冰雪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等特色活動,並圍繞冰雪賽事,設計和發佈冰雪賽事旅遊線路,推出個性化的定製冰雪賽事和冰雪旅遊融合性產品等。另一方面,加快冰雪運動設施建設、優化佈局、整合資源,打造各具特色和多元化場景體驗的冰雪經濟綜合體。例如,圍繞滑雪場打造冰雪旅遊休閒小鎮、滑雪旅遊度假區,推出各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雪季聯票、季卡、滑雪住宿套餐等,優化冰雪經濟發展生態。在現有的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地建設冰雪運動設施,以冰雪運動賦能相關產業發展,創新冰雪經濟發展形態,拓展冰雪經濟發展空間。在發展條件較好的地區,推動建設一批冰雪主題高品質旅遊景區、度假區,培育輻射力強的冰雪產業集聚區和全球知名冰雪旅遊目的地。

加快冰雪經濟領域技術創新步伐。第一,繼續加快冰雪運動裝備製造技術攻關。近幾年,我國加快了高端冰雪運動裝備的集成研發和攻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解決了一些"卡脖子"關鍵技術問題。例如,將航天領域先進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技術和氣動外形設計技術應用於雪車,研製出了重量特別輕、強度特別高的碳纖維雪車。在雪場造雪裝備上,研發了效率更高的自動造雪系統和造雪車等產品。未來還需要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提升對高端冰雪裝備的進口替代能力。第二,加快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在冰雪設施、冰雪裝備和冰雪消費服務過程中的推廣應用。例如,通過各種數字化模擬滑雪設備的使用,幫助消費者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真實滑雪場景;通過智能滑雪鞋墊收集雙腳壓力、運動加速度和滑行路徑等數據,爲滑雪愛好者提供個性化訓練指導等,讓消費者更加便捷地享受冰雪運動的樂趣。

推動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舉措

夯實冰雪消費需求基礎。冰雪消費需求的增長包括廣化和深化兩個方面,其中,廣化是指吸引更多的人蔘與冰雪消費,深化則是指提升冰雪消費參與深度。當前,要進一步鞏固北京冬奧會的成果,繼續普及冰雪文化和冰雪運動。第一,要大力開展羣衆喜聞樂見的羣衆性冰雪賽事活動,吸引更多羣衆參與冰雪運動。第二,要加強羣衆身邊的冰雪運動設施建設和完善,鼓勵有條件的公共冰雪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降低人民羣衆參與冰雪運動的成本,提升參與的便捷性。第三,要依託包括冬奧場館場地在內的設施優勢,引進和舉辦高水平的冰雪賽事,提供更多更精彩的觀賞性冰雪競賽表演產品,充分發揮冰雪運動明星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歡冰雪運動。第四,要大力發展青少年冰雪運動,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建立更加健全的青少年賽事體系。發揮冰雪非物質文化遺產、冰雪文化博物館、冰雪主題文藝影視作品的引導作用,培育青少年"愛冰雪、上冰雪"的冰雪文化。第五,要制定、發佈和推廣冰雪運動項目等級標準,激勵更多青少年和滑雪愛好者成爲冰雪運動深度愛好者。

加強冰雪運動設施建設,提升配套服務水平。冰雪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堅實的基礎設施和優質的配套服務。近年來,我國冰雪運動設施建設快速發展,截至2023年底,全國冰雪運動場地已達2847個,其中,滑冰場1912個,滑雪場地935個。但總體上來看,無論是在總量、結構還是區域佈局上,相關設施供給不足、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冰雪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未來要加強各類冰雪運動場地設施建設,優化空間佈局,特別是要加強羣衆身邊的冰雪場地建設,充分利用公園、步道、城市廣場等公共場地以及老舊廠房、閒置資產等建設冰雪場地,切實增強羣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同時,要加快提升配套服務水平,進一步改善交通運輸服務,提升交通網絡的覆蓋率、便捷性和運力保障,加強公共交通與冰雪場地的無縫銜接,讓冰雪愛好者和冰雪裝備都能便捷快速抵達目的地。此外,還需加強餐飲、住宿和娛樂等服務的配套建設,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質量,爲冰雪愛好者提供更舒心、更周到的服務體驗。

優化冰雪經濟發展環境。一要進一步加大冰雪經濟發展政策支持力度,找準政策發力點,加強對冰雪賽事活動的支持,引導冰雪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扶持冰雪企業做大做強。二要不斷優化冰雪消費環境,政府和社會團體等組織要主動作爲,建立和完善冰雪消費產品和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公佈經營主體信用評價結果,加強冰雪行業自律管理,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維護冰雪消費市場秩序。三要加強冰雪消費安全保障,經營主體和相關各方要制定詳盡的應急預案,建立風險管理和應急救援體系,完善高峰期大客流和突發情況下的應對處置機制。支持保險機構創新開發冰雪相關保險產品,讓消費者玩得舒心、玩得安心。四要加快建立健全冰雪標準體系,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冰雪標準化建設,強化冰雪標準實施應用,提高冰雪場地設施建設和冰雪裝備器材標準水平,規範企業運營,提升產品和消費服務質量,推動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