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戶外經濟”大放異彩

參考消息網4月24日報道(文/楊金志 胡潔菲)春日好時光,都市“打工人”彷彿也有了無限的精力。最近,每週末早晨六七點來到上海市徐彙區宜山路地鐵站附近,總能看到十幾輛大巴車停在周邊,它們將滿載戶外運動愛好者奔赴山野。

“一到週末就這樣,大巴齊齊開往蘇浙皖,感覺山都要滿了。”宜山路地鐵站的保潔員周阿姨說,都市“打工人”放棄週末懶覺、奔赴山野的熱情,令她驚歎。

上海宜山路地鐵站的“盛況”是當前中國戶外運動熱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爬山、騎行、溯溪、露營等戶外運動逐漸成爲居民休閒娛樂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礎之上,過去顯得相對小衆的馬拉松、越野賽、鐵人三項、賽艇等也逐漸走進主流視野,並帶動戶外經濟蓬勃發展。

據中國馬拉松官網數據,僅3月30日一天,全國共舉辦32場馬拉松賽事,參賽總人數超42萬;在城市道路感受操練自律之外,更有大量人羣來到郊外感受山野的自由。

更加彰顯中國戶外運動市場潛力的是國際頂尖賽事的加碼和認可。2024年下半年,國際越野比賽圈的知名品牌環勃朗峰超級越野賽(UTMB)官宣,將在中國新增廈門越野賽和大境門古長城越野賽,加上此前已有的寧海、香港飛躍大嶼山和山西雲丘山,2025年,UTMB世界系列賽亞太地區的賽歷上,中國賽事佔比高達六成。

UTMB全球首席執行官弗洛裡安·朗布蘭在採訪中表示:“中國市場有着世界上第二、三名規模的越野跑社羣。在未來,我們還想來到中國市場的其他地方,比如雲南和四川,那裡既有很不錯的越野跑社羣,也有相當壯觀的美景。”

“接軌”國際頂尖賽事,背後彰顯的是中國愈加蓬勃的戶外運動市場潛力。

從中國龍頭走向世界第三,中國本土品牌安踏的“逆襲”已經成爲國際商業領域一大樣本。作爲繼耐克、阿迪達斯之後全球第三家年營收達到千億元規模的體育用品集團,安踏本月10日對外宣佈,將以21億元全資收購德國戶外品牌狼爪,加速推進全球化佈局。

在此之前,其收購的多家戶外品牌早已在中國市場“大放異彩”。據其收購的子公司亞瑪芬體育數據,去年國慶期間,亞瑪芬旗下始祖鳥、薩洛蒙、威爾遜三大品牌收入大幅增長60%。

小衆的可穿戴設備賽道也贏得更多海外品牌的認可。今年初,智能腕錶和可穿戴設備供應商佳明公司在上海徐匯西岸夢中心開設了一間兩百多平方米的旗艦店,進一步“掘金”中國戶外市場。

中國戶外經濟爲各類海外品牌提供增長空間的同時,本土製造也在爲全球戶外經濟提供“中國智慧”。

位於浙江寧波的寧海縣,不僅是中國內地首個UTMB系列賽冠名所在地,更因“登山杖”聞名全球。寧海縣深甽鎮在2010年被授予“中國運動杖之鄉”稱號,全國運動杖生產和出口企業的前三甲都在深甽鎮。34家相關企業年產量達1500萬根,年產值9.2億元以上,佔到全國同類產品總產值的75%以上,佔據全球約六成的市場份額。

在賽艇領域,位於富陽的杭州飛鷹船艇有限公司則是全世界產量、銷量均排名前列的賽艇企業,帶動了上下游百餘家企業在當地集聚。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快速增長的中產階級人口形成了堅實的戶外消費基礎,全產業鏈優勢和極強的創新能力使戶外運動裝備在國際市場形成不可比擬的競爭力。”知名賽事組織者、青島平頭體育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戈說,可以預見,隨着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企業還將進一步形成利潤留存和強化研發能力的正循環。

從UTMB賽事落地到中國製造“遠征”全球,從國際品牌爆發到本土創新覺醒,中國戶外經濟正在演繹獨特的發展邏輯:它既以14億人的消費升級爲全球企業增能,又以完備的製造體系反哺國際市場;既爲國際品牌提供增長極,又爲本土創新培育試驗場,最終成爲全球經濟增長的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