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變自己遠比改變美國更有益

張國慶 / 文

圍棋講位勢,象棋講攻防。中美誰纔是世界經濟大棋局中的天目呢?這是一個必須誠實面對的問題,既然現存國際關係和經濟大格局並沒發生根本改變,從歷史來看,中國改變自己遠比改變美國更有益。

市場經濟是以科技爲動力,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沒有科技的不斷升級,市場就不可能有持續的增量。就像前三次工業革命,蒸氣機將人類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後,接着電氣時代又進一步改變了人類生活和存在方式,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着PC和互聯網在美國的普及,引發了全球信息革命浪潮,其經濟影響力迄今未衰。

每年歲尾,美國著名財經媒體《華爾街日報》都會評選出本年度影響全球的十大經濟事件,今年AI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名列其中,硅谷和華爾街幾乎一致認爲,AI人工智能正在開啓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

AI可能帶來一個完全顛覆的時代,以人工智能代替人工科研將夢想成真,由於人腦固有的侷限,我們過去重複成千上萬次的實驗纔有可能實現的有限的科研突破,現在只需要透過AI智能就能輕鬆破解,並且還可能是連續不斷地、整體地、全方位地突破,人類在科研領域將少走許多勞心又勞力的彎路。

人類進入蒸氣機時代後,短短一百多年時間裡,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生產力的總和還多。由此可以設想,如果人類進入AI智能時代後,從知識積累方式到技術運用概念,都將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那時你一天獲取的知識總量或許會超以往一生的智慧。

人類文明面臨一次前所未有的更新。

四次工業革命,有兩次都是美國主導的,如果說第三次工業革命是由硅谷發起,還帶有那麼點幸運的色彩和機會差。那麼進入AI智能時代,美國科技的突破則是全方位的,從芯片研發、生物科技、宇宙航天、量子科學和智能機器人等集中爆發,齊頭並進,並獨秀全球。

美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究與應用方面擁有衆多頂尖的研究機構和公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世界知名度。美國還有谷歌、亞馬遜、微軟等跨國科技巨頭投入大量資源進行人工智能研究和開發。這些機構和公司的存在,爲美國的學術界和產業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合作互動平臺,推動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不僅如此,我們還有幸目睹了AI的“心靈起搏器”英偉達所創造的奇蹟,英偉達憑藉捕捉市場的創新能力,今年一躍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而美國生物科技在醫學影像診斷和基因組分析方面的人工智能運用,也遠遠走在世界同行前列;當然,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造的,但天上的星鏈卻是馬斯克造的,作爲人工智能的SpaleX,更是承擔了全球80%的太空發射任務,改寫了人類航天版圖,而馬斯克造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據說不但可以直接服務於家庭,還有生兒育女功能……當然2023年的榮光更是屬於ChatGPT的,ChatGPT的橫空出世,當驚世界殊,將AI人工智能時代的運用前景無比奇妙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星光璀璨,他們都已經成爲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引領世界的先驅。

美國還有一個令世界任何國家都無法擔當的角色,那就是美國運籌和整合全球產業鏈的能力獨一無二,並以法制和契約精神尊重知識產權,全球高端技術幾乎都向美國開放。如此,美國運籌和整合全球前沿科技的能力也是獨一無二,這正好構成了人工智能時代的兩翼。

可以設想,在AI人工智能時代,科技會極大地改變人類生活的緯度,使生活從平面變得更加立體而豐富,但相對美國人來講,改變的還有巨大的財富……

這些年來,唱衰美國的聲音不絕於耳,甚至連美國許多經濟學者都在感嘆美國時代即將結束。他們最重要的參照物就是GDP的體量和增長率。但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Sean Starrs教授作了一項深入有趣的研究,他認爲,全球化背景下GDP是計算一個國家境內生產加工再出口,然後形成外匯儲備的統計工具,這個統計方式往往會嚴重低估美國隱形的實力。

比如由美國蘋果公司設計的手機,在全球採購零部件後,再交給中國大陸建廠的富士康進行組裝,成機後再出口到全球。這一過程中,進口組裝,出口的財務數據,統通都計算在中國的GDP當中。但是在利益分配上,美國蘋果公司當仁不讓地拿走了絕大多數的利潤,再扣除富士康的代加工費用,中國真正能享受到的財富非常之少。

Sean Starrs教授專門列出了幾個重要的經濟領域,說明依靠科技的美國人,財富運籌能力冠蓋全球。

美國銀行利潤在05-06年度佔比了全球同行的1/3,但最近幾年,中國銀行的利潤不斷攀升,2021年已達全球銀行總利潤的45%,把美國遠遠甩在了後面。然而這並不令人自豪,因爲美國銀行攫取的是全球業務,而中國銀行的收入基本都集中在國內,並且是以行業壟斷方式擠佔國內企業和個人利潤空間獲得的,多少都令人羞愧。

短短十幾年,計算機軟硬件全球利潤總額就從423億增加到了3232億美元,但是美國公司鶴立雞羣,拿走全球淨利潤的77%,絕對的霸主地位,無法撼動。中國雖然是製造業大國,但代工的居多,自主知識產權的少,僅僅只拿到利潤的11%左右,雙方差距巨大。

在電子產品方面,美國哪怕是面對傳統強國的日本、韓國都能暴走近一半利潤,2021年佔據全球行業總利潤的46%。儘管中國在這個領域奮力直追,拿下了7.8%排名第四,也只能算是擁有一席之地。

美國今天依然是全球傳媒行業和輿論陣地的掌控者,不僅行業利潤佔比高,而且還在逐年增強,2021年佔比高達81%。而在這個領域,由於中國傳媒行業市場化不足,且缺乏有創新的競爭,我們在全球的利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在生物科技方面,美國常年穩定地拿走世界利潤的一半,瑞士、英國緊隨其後,中國佔比僅爲3.6%。差距盡在不言中。

按理說紡織服飾是中國的傳統產業,中國出口也佔比到全球的37%,但利潤僅爲4.7%,而全球一半的利潤卻被愛消費的美國人笑納了;中國醫藥化工的出口佔比全球6.8%,利潤只有可憐的0.7%;美國出口也只有11%,卻拿走了全球34%的利潤。於是就出現了很神奇的現象,我們出口越多,美國人就賺得越歡。

我們再把視覺切換到跨國貿易上,2016年福布斯2000的數據,中國出口最大的三個行業,辦公用品通訊設備等方面,中國出口金額佔據全球的32%,卻僅僅只拿到全球利潤的1.6%。美國出口僅爲8.3%,卻攫取了全球60%的利潤。

放大到世界企業500強的構成,雖然中美公司數量差不多各佔一半,但中國總體持股比例僅爲6%,而美國持股卻超過了46%。這就是說,全球最優質公司的所有權,美國人實際掌控了近一半。

美國僅佔全球總人口的4%,但他們靠着自由市場的理念,差不多奪走了全球近一半的財富。而且隨着以AI智能爲主體的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的到來,資本將向利潤更高的方向流動,美國人的財富仍在持續擴張,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這也是美元霸權的底氣。

我們必須有清醒地認識:美國仍將是全球唯一主導型的科技創新中心,經濟附加值最高,美國領導全球的巔峰時期遠沒有過去(俄烏之戰更加顯明這點);而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仍然領銜並壟斷了世界精密高端製造領域的主導權(比如芯片研製),屬第二梯隊;中國和一些主要新興國家體,則在世界經濟大循環中,仍然處在產業鏈的中低端。

當然,中國崛起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得益於改革開放40年積累起來的史無前例的財富,中國GDP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併成爲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製造業比美國和日本的總和還多。但中國公司的科技競爭力(尤其是原創科技)依然無法與美國相比,即使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超越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因着經濟亟待結構性變革,我們要想成爲獨傲羣雄的超級大國,依然遙不可及。

今天,國際環境發生了深刻的甚至是不可逆的變化,新冷戰的陰影瀰漫全球,細數我們最優的選項,現在除了勞動力價格要素還略有競爭優勢外,自然生態、人才資源、經濟結構、物流成本、財富配置和科技活力,我們幾乎已全部弱於美國。

不僅如此,美國國內消費對GDP的貢獻高達70%以上,我們卻不到40%,就像玻璃大王曹德旺所說,中國真正有消費能力的,最多不超過二、三億人。因爲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只能算最基本生活,吃住行遊購娛纔是消費。

這就是說,依靠傳統投資和外貿拉動經濟的方式,再也不像過去那樣行之有效,暢通無阻了。投資拉動帶有深刻的凱恩斯主義色彩,差不多已超越了極限;而外貿出口中,中國民營企業佔比大約10%,大塊頭的國企不足5%,其餘85%仰仗的都是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一俟世界風雲變幻,外需市場急劇萎縮,中國經濟就可能遭受致命的創傷。

而這些年裡,我們卻聽貫了世界首款、領先全球、超級黑科技之類暴款的口號,又常被嚇尿體、哭暈體和跪求體等浮誇自大的文風激起諸多麻木讚美和廉價的歡笑。這種逞口舌之快的精神勝利法,甚至連人民日報都看不下去了,稱這些故弄玄虛、譁衆取寵的吆喝,本質上污染了輿論環境,扭曲了國民心態,成爲民衆的迷魂湯,社會的分離器,殺人的軟刀子,動亂的催化劑……

任正非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被問及如何看待美國時,也這樣回答:如果我們不想死的話,就要向優秀的人學習,即使人家反對我,我也要向他學習,不然我們怎麼先進呢……狹隘的民族情感不好,狹隘的民族主義會導致我們落後,所以,我們在這一點上持完全開放態度。

大國崛起,沒錯,這的確是一個基本的事實。但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這就是謙虛的美德。就像中國文化強調的那樣“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沒有一種傲慢和仇恨可以使國家邁向真正的偉大。

這正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如果我們不學會先改變自己,才能去改變世界,就可能“恃國家之大,矜人民之衆”橫空於世,從而失去“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的決心和定力。

借胡適先生的一個觀點作爲本文結尾:一個民族和一個人一樣,最肯學人的時代,就是這個民族最偉大的時代。等他不肯學人的時候,他的盛世就已過去了,走上衰老僵化的時期。我們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時代,就是我們最肯模仿四鄰的時代。到了我們不肯學人家好處的時候,我們的文化就再也不會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