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數智醫療經驗在世衛大會廣受讚譽

當地時間5月19日,中國同埃塞俄比亞、秘魯、坦桑尼亞、泰國在世界衛生大會期間聯合舉辦“數智賦能初級衛生保健 促進全民健康覆蓋”主題邊會。中國利用數智技術賦能初級衛生保健的有關經驗獲廣泛讚譽。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出席邊會並作主旨發言,雷海潮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以基層爲重點,以改革創新爲動力,積極探索應用數智技術持續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在發展規劃、資源配置和財政投入上更加突出健康目標,推進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構建整合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醫療聯合體,促進服務系統連續。雷海潮表示,各國應重視新一代信息和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共同推動全球數智健康安全治理和標準規範及推廣。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及時分享經驗、加強交流合作,共同爲實現全民健康覆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努力。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主任漢斯·克魯格在邊會上發言表示,日前其到訪中國陝西省一家縣醫院,目睹了一位偏遠村莊的婦女剛剛完成了遠程醫療諮詢。研讀她X光片的並非本地醫生而是數百公里外的專家。醫院入口上方的數字儀表盤實時追蹤着質量指標和疾病趨勢。漢斯感嘆,其目睹的並不是未來,而是中國今天的初級衛生保健——其由人工智能和數字基礎設施驅動,並且正在發揮作用。漢斯表示,在中國訪問的十多天裡,近距離見證了中國的人工智能轉型。在上海中山醫院的診所,人工智能縮短了記錄時間,提升了診斷水平;在上海人工智能科學院,研究人員正在重塑藥物研發。中國經驗的關鍵在於技術並非取代人力,而是賦能人力——解放後者時間,擴大覆蓋範圍,併爲一線工作人員配備曾經只有專科醫生才能使用的工具。漢斯坦言,中國由數智技術賦能的基層衛生保健體系,正是世衛組織歐洲區域努力的方向。儘管歐洲的數智轉型已經開展,在瑞典、英國、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等地,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正加速在醫療領域得到應用,但遠遠沒有達到目標,制定清晰戰略和道德框架的國家寥寥無幾,評估應用影響的國家也遠遠不夠,而太多國家缺乏將人工智能推向前沿的基礎設施。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賽亞·皮烏卡拉在邊會上發言表示,當前我們面臨着持續的挑戰,從嚴重的健康不平等、非傳染性疾病預防進展不足,到財政保障差距不斷擴大。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採取緊急果斷的行動。我們推進醫療保健的最有力工具之一是通過數字智能得到增強的初級衛生保健。正如世衛組織《初級衛生保健行動框架》、《2020—2025年全球數字衛生戰略》和《西太平洋區域數字衛生行動框架》所強調的,數字創新在推動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方面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字智能不僅僅是部署技術,它還涉及利用數據、連通性和智能系統來改善生活。這是一個重新構建醫療保健服務的歷史性機遇,使其更易於獲得、更公平、更高效。無論是在蒙古廣袤的大草原,還是在太平洋上分散的島嶼社區,我們都在見證着這一數字轉變的展開。遠程醫療和移動醫療平臺正在爲偏遠地區和服務匱乏的人羣提供必要的服務。

賽亞說,中國在推進數字醫療方面展現了全球領導力,從建設強大的醫療基礎設施,到將技術融入各級醫療體系,中國都取得了重大成果。最近訪問山陽縣時,親眼目睹了數字工具如何提升臨牀服務水平,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改善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有關平臺能使基層患者通過人工智能輔助分診和在線問診獲得專科護理。而在上海,智能醫療系統正在通過社區衛生中心的可穿戴健康監測技術改善老年人護理。人工智能工具正在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速度,預測分析正在幫助初級衛生保健系統從被動護理模式轉變爲預防性護理模式,大數據和電子健康記錄正在加強疾病監測和早期響應。從綜合衛生信息系統到移動決策支持和電子學習平臺等各種數字工具,正在爲初級保健提供者提供實時數據和知識。世衛組織的“智能指南”(SMART)倡議促進了循證方案的數字化轉型,使其融入地方初級衛生保健工作流程,從而確保提供更加一致、更切合實際的醫療服務。這些創新表明,數字健康在實現響應迅速、以人爲本的初級衛生保健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

賽亞還表示,中國政府及其他科技發達國家將能夠與世衛組織合作,推動這一數智轉型向前發展。通過與這一框架相結合,能夠建立可持續的數字健康解決方案,彌合醫療保健可及性的差距,賦能當地社區,並加強整個地區的衛生系統。世衛組織堅定致力於支持會員國制定完善的數字健康戰略,以推進全民健康覆蓋、公平性和可持續性,而本次邊會正是交流見解、推廣有效做法和加強夥伴關係的寶貴機會。(經濟日報駐日內瓦記者 樑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