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好不是管出來的」胡錫進籲:憲法秩序下推進社會寬鬆和自由
大陸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批評,部分地方政府出現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對社會的精神繁榮形成羈絆效應。(微博照片)
大陸《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日前發文批評,部分地方政府出現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對社會的精神繁榮形成羈絆效應,並呼籲在憲法秩序下推進社會的寬鬆和自由。
胡錫進6日在微信公衆號發佈題爲「我們憲法秩序下的寬鬆和自由,如何不斷推進?」的文章,並在文中說,「中國發展得這麼好,不是管出來的,而是釋放了社會活力,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式創造出來的。」
他說,中國如今空前自信,但社會的寬鬆與自由發育仍顯不足,真正的問題在於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
胡錫進批評,一些地方出事時,政府基本不敢召開記者會;網上出現質疑後,涉事地方的官方和輿論機構便高度緊張。他指出,這背後的邏輯是:只要不擔責,效果無所謂,「這不正是典型的官僚主義嗎?」
他還說,部分地方政府還會「使出大力氣對付小問題」,對一些小問題興師動衆,反而破壞基層生態,讓羣衆有意見。他認爲,這類舉措對社會幾乎沒有好處,但能成爲領導寫成績彙報、展示「超額完成任務」的素材,結果使羣衆成爲受害者,基層的寬鬆與自由遭到無形侵蝕。
胡錫進認爲,不少地方在處理問題時,把「不出事」當作最高信條,由此損害基層的正常生態,也阻礙憲法秩序下寬鬆與自由的同步發展。
自今年9月中國大陸網信辦展開網路「清朗」行動以來,張雪峰、戶晨風等多名知名網紅的帳號被封禁。中共山東省委機關報《大衆日報》旗下公衆號「撈輿工作室」發文質疑處置程序透明度缺失,認爲平臺管理應遵循法治精神,被封原因不能成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