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0比7負於日本,創史上輸球紀錄,爲什麼球迷哭不出來?

2024年9月5日,是中國男子足球隊的至暗時刻。世界盃預選賽,中國隊以0:7輸給了日本隊。有人說這是95慘案,還有人說這是奇恥大辱。

沒錯,這是中國輸得最慘的一次。可能有人會說了,之前還有0比8呢。那是友誼賽,當不得真。要知道,國家養一支隊伍,最大的任務就是打世界盃。所以說這是最慘一次,並不爲過。

輸球了,球迷無非兩種心態,一種是生氣,一種是難過,或者兼而有之。

但我發現,這次球迷沒有難過,只有生氣。一方面有思想準備,肯定會輸,只是沒想到輸得這麼徹底;另一方面因爲難過早已是過去式了,該流的淚都已經流乾了,只有哀我不幸,怒他不爭了。

(圖片自孔夫子舊書網)

這不由讓我想起27年前那篇被尊爲中國第一足球博文的《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1997年10月31日,福州球迷老榕帶着他9歲的兒子,到大連金州體育場觀看了中國隊對卡塔爾隊的比賽。中國隊以2:3告負之後,老榕於11月2日凌晨在新浪網前身——四通利方的體育沙龍上發表了這篇文章。當時全國網友僅有60萬人,而帖子發出短短48小時,點擊量就達到數萬。無數網友留言說:老榕讓他們“熱淚盈眶”。

(圖片源自《講不出再見!多哈依舊不相信眼淚》)

熱淚盈眶的不只是網友,還有現場球迷。球迷紅了眼眶,老榕淚水奪眶而出,就連他所住酒店的服務員也頻摘眼鏡。

那會的球迷,還哭得出來。哭,是源於熱愛,充滿希望,心有不甘。

當年的中國隊,被譽爲史上最強,在1998年世界盃預選賽上殺入十強。但後來慘遭西亞羣狼包圍,止步於小組第三。至少,那個時候還能戰勝沙特、科威特,遇強不弱,偶露崢嶸。

而如今呢?中國男足除了紋身、泡吧和拼酒,什麼體能、什麼爆發力,什麼技戰術、團隊精神、頑強鬥志,全都一邊去。自己人不行了,就上歸化球員。真是基因問題嗎?中國人天生就不適合足球運動嗎?爲什麼同樣是亞洲黃種人,個子比我們矮,身子沒我們壯,小日子怎麼就可以躋身世界強隊呢?

現在的球迷,眼淚流乾了,只剩下憤怒,怒在看場中國隊的比賽,央視竟然不轉播,還要花九塊九。花錢也就算了,還踢成這樣鬼樣子。

或許再這樣下去,憤怒也會被磨沒,只剩下麻木。

要怪這屆球員嗎?大可不必,換一批也這樣,這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

這是最差的一屆嗎?肯定不是,因爲還有下降空間。

前幾天侄子來我家小住,我帶他凌晨五點半起牀去踢球。他對足球的愛好是浸到骨子裡的,除了吃飯睡覺學習打遊戲,就是踢足球了。他曾經跟我說,要當職業球員,踢進世界盃。

我問他,如果你有一位同學,智力正常,上課聽講,回家寫作業,但考試就是班級甚至年級倒數,你說這是啥原因?他說,應該是家長的問題吧。

我說對呀,問題大概率出在家長身上,無論監督還管理,家長應該多反思。這就像中國足球,無論他們踢得多爛,這些球員都是經過挑選和訓練後才得以上場的。你想當職業球員,咱拋開技術水平不說,就現在的選拔機制和背後財力,能支撐你走到那一步嗎?

這可能這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有些殘酷,但終究是現實。

中國不是沒有足球土壤,只是雜草和蛀蟲太多,日常疏於管理,靠天吃飯,能長出什麼好莊稼呢?